张明智
湖北大鼓艺术家,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前副主席
张明智,1943年5月25日出生于孝感市,毕业于武汉市艺术学校,是一位集编曲、创词、演唱于一身的大鼓艺术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孝感市优秀专家、孝感市优秀文艺家、2003年湖北省劳动模范。曾任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张明智小学三年级时就登台表演大鼓。1954年3月15日,11岁的张明智正式拜陈谦闻为师。1958年,15岁的张明智参加武汉市举办的业余文艺汇演,获表演一等奖。1959年,张明智考入武汉市艺术学校第一届曲艺科,并成为武汉市说唱团演员。1961年,到武汉市戏曲学校学习。1985年后,录制出版湖北大鼓盒式音带近50种。1993年,获湖北省文艺明星奖。1995年10月,参加第二届中国曲艺节特邀演出,获中国曲协平顶山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国曲艺牡丹奖
2002年4月,武汉市文化局任命张明智为说唱团名誉团长。2003年,当选为湖北省劳动模范。2020年,张明智创作湖北大鼓作品《湖北人民不信邪》,打破了“一人多角”表演体制的限制,出现了男女对唱或大鼓群唱的新形式。2023年6月9日,张明智参加的“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武汉开幕。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3年,张明智出生于孝感市。小学三年级时,张明智初次登台表演了湖北大鼓《胖大嫂过江》。张明智早年住民众乐园附近,张明智把省下的钱买票看湖北大鼓的演出。1954年初的冬天,那日看大鼓的只有两个观众,一个是服务员,另一个就是张明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张明智开始了他自编曲词、自创自演的大鼓生涯。
演艺历程
拜师求学
1954年3月15日,11岁的张明智正式拜陈谦闻为师。1958年,15岁的张明智参加武汉市举办的业余文艺汇演,一举夺得了表演一等奖。1959年,张明智考入武汉市艺术学校第一届曲艺科,并成为武汉市说唱团演员。长期潜心研究湖北大鼓的演唱和创作。1961年,他又获得了到武汉市戏曲学校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稳步发展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张明智开始了他自编曲词、自创自演的大鼓生涯。1970年,张明智所在的武昌区曲艺馆解散,他也被下放到孝感市农村,工作没了,工资没了,家中还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要养活,肖忠秀每月的工资只有20多元。即使在农村,张明智也放不下湖北大鼓,在田间地头为社员们演唱,换来些米面趁休假时带回家。最艰难的时候还到菜场捡过菜,妻子省下一些钱,去看望张明智的时候,给他买上一条香烟。1977年底,张明智与陈世鑫、陶冬严共同创作湖北大鼓《如此媳妇》;1979年9月,张明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调演上表演了湖北大鼓《如此媳妇》,获创作二等奖、表演一等奖
1982年,张明智演唱的大鼓《情投意合》获创作、表演双二等奖;1983年,张明智演唱的大鼓《农家乐》获湖北省文代厅表演一等奖。1985年之后,张明智先后录制出版湖北大鼓盒式音带近50种。1993年获湖北省文艺明星奖。1995年10月,参加第二届中国曲艺节特邀演出,获中国曲艺家协会平顶山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国曲艺牡丹奖。曾与袁黎莉同志亲切会见。
2002年4月,武汉市文化局任命张明智为说唱团名誉团长。2003年,张明智当选为省劳动模范;2010年9月29日,“张明智告别舞台师徒巡回演唱会”在湖北剧院拉开序幕。2020 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张明智结合时事创作了 《湖北人民不信邪》,他的多名弟子积极参与演唱。“一人多角” 表演体制的限制逐渐被打破,出现了男女对唱或大鼓群唱的新形式。2021年6月,在张明智的指导下,临空小学湖北大鼓社团正式开班。2023年6月9日,张明智参加的“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武汉开幕。
个人生活
婚姻生活
1962年11月,19岁的张明智和18岁的肖忠秀登记结婚,两人结婚的时候住在张明智父母家,3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从中拉块帘子就隔出间婚房,一张新床,一个旧碗柜蒙上块花布,就是所有家当。
张明智不爱大鱼大肉,平时吃的是粗茶淡饭,由于职业习惯,早上基本不吃早餐。张明智出生在一个家大口阔的家庭,兄弟姐妹8个,张明智排行老二,从小吃过苦。结婚后育有两儿一女,一家5口曾住在10来平米的团结户中。
退休后的张明智爱上了养宠物,他家的阳台上养了3只孔雀,2只鹦鹉,生活中照顾这些动物的活全是妻子的,张明智会在老伴忙活的时候在旁边唱大鼓。
张明智跟子女住在一个小区,天天监督他们12点前要回家,他的方法是看车:车回了人就回了。
师承关系
张明智是著名湖北大鼓表演艺术家,他的弟子有徐宁、张雷、胡运琦、吴健等。
兴趣爱好
早年,他曾学唱过渔鼓、道情,还会拉胡琴、唱楚剧、演小品;现在,他虽已年近花甲了,也还常常哼哼流行歌、当当追星族。他是个会得多、也学得勤的多面手。
声色特点
张明智借鉴、合了小品、相声、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精华,在作品创作、唱腔和表演上都实现了创新。
演出风格
张明智在舞台表演上,其生动形象的模拟表演既能完成对各色人物的出色模仿,又能自如地完成虚拟时空的转换,给观众以虚实结合的审美体验。
作品特点
张明智的湖北大鼓作品尤其重视对现实生活原汁原味地再现, 平民化特征非常鲜明。他的作品也追求团圆之趣,在结局上体现因果报应, 讲求善人有善果、 恶人有恶果。 在设置结局时,依据作恶程度的不同来设计惩罚力度,作恶重的被惩戒,作恶轻的最终经感化幡然醒悟,回到 “善” 的轨道上。张明智对小人物的选取同样具有地域特色,以现实生活中的湖北人为蓝本,有着典型的湖北人的性格特征。
张明智往往通过说唱家长里短来展现生活百态。 斗地主、 打麻将、 卖水果、 学京戏等贴近百姓生活,与百姓利益关的事件都可作为创作题材。保持湖北大鼓的写实性,鼓书艺人的扎根生活、 深入社会来获得创作灵感。
张明智的湖北大鼓作品并不以人物形象丰富见长, 而是以简单直白的情节设置取胜。 他的原创作品角色设置少,人物关系充分简化,人物性格不追求纵深发展。 相对于人物性格复杂内涵的深刻挖掘,张明智更注重观众对故事情节的接受程度。张明智缩减故事篇幅,演出时长一般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 简单直白的情节设置能在短时间内便于观众理解,更加适应观众的观赏需求和审美心理。
张明智的湖北大鼓书目开门见山、 直接入题, 简单直白。 作品内容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剔除游离于主题之外的无用情节,短小精悍。 故事情节主线突出,矛盾集中。 故事中多安排便于理解的外部戏剧冲突,即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如买卖双方矛盾、邻里矛盾、夫妻矛盾等,以直观地展现故事的戏剧性。
张明智的作品语言俚俗风趣且凝练,通常运用白描、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寥寥数句便可达到交代背景、讲述经过、刻画人物、展现冲突的目的。张明智对其表现手法的不断丰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湖北大鼓式微的现状。他的湖北大鼓表现手法博采众长,具体表现在对姊妹艺术的吸收借鉴和对流行元素的兼容并包。
个人作品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2002年5月14日,张明智专程来到汉阳,上门探望铁道部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患重病的退伍军人罗学桥,并亲手将1万元交到他手中。那1万元钱,是张明智荣获省劳动模范所获得的奖金,张明智先后为残疾人、失学孩子、特困职工、危重病人等共200余人,捐赠了7万余元资金。这些钱有的是张明智荣获各种奖项的奖金,有的是参加演出的劳务费,有的是作品的稿酬。张明智并不是大款富翁,除了工资,每月演出的劳务费也就3000来块钱,捐出的钱也来之不易。
2023年8月29日,参加的《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加强广播电视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人物评价
10年后再次见面,张明智还如当年那般亲和、健谈,充满激情。谈艺术人生,讲婚姻故事,张明智毫无保留。艰难岁月的相依相伴,晚情时光的和好静美;敲打说唱中道尽人生百态,柴米油盐里全是生活滋味。跟张明智聊天不亚于欣赏一场演出,不同的是,台上他说唱的是别人,台下讲述的是自己。(楚天都市报记者崔月评)
张明智长期潜心研究湖北大鼓的演唱和创作。 他的创作和表演大体上承袭了湖北大鼓的传统, 为适应时代的变迁和观众的需求, 又进行了合理的创新, 使传统的湖北大鼓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早期录制盒式音带、DVD 到如今借助优酷抖音等网络视频平台传播作品,从民众乐园等固定剧场走向群众艺术馆、大专院校等场所表演曲目,张明智一直坚守传承人职责,坚持与时俱进,打破时空限制,传承经典。张明智被称为 “湖北鼓王”,他的作品因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荆楚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2021 年第 2 期 (总第 6 期)《张明智湖北大鼓的艺术特征》作者严林评)
张明智的大鼓有独树一帜的美感。听张明智的大鼓,我们能感觉到他在原来简单的上下句的演唱格式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变化;听张明智的湖北大鼓,我们能从简单的故事中分明感觉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听张明智的大鼓,我们有时候还能感受到像一台行当齐全、唱做俱佳的戏剧,令人美不胜收、动听的唱腔,多彩的情趣,逼真的表演,生动的语言和浓郁的乡土色彩,构织的是一幅别开生面的审美图画。(期刊今日湖北《张明智,一面大鼓走天下》作者宋维权评)
张明智的大鼓相当有特点。它之所以能够几十年在荆楚大地上久演不衰,站得住脚,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这个“贴”,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一一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老百姓的心,贴近当前的人和事。这个“贴”,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一一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老百姓的心,贴近当前的人和事。另一个是它的“土”,不是为“土”而土,是为了更通俗一些,和群众更接近一些。再就是张明智的大鼓,不是单纯地停滞在传统的大鼓的音乐、唱词、唱腔,而是博采众长,不断发展、创新,吸收各种文艺形式的营养,拿来就为我所用。这两点是他的优长之处。(著名曲艺家夏雨田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演艺历程
拜师求学
稳步发展
个人生活
婚姻生活
师承关系
兴趣爱好
声色特点
演出风格
作品特点
个人作品
个人荣誉
社会活动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