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6中型坦克
美国制造的装甲武器
M46中型坦克即M46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第一种研制的中型坦克,也是第一代巴顿系列的坦克。它的正面防御能力超过100毫米,超过了同时代的苏联主战坦克。它的火炮为90毫米M3A1坦克炮,可以射穿六号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精度高,射程远。
M46坦克其实是M26“潘兴”坦克的继承者,M26“潘兴”本来被划分为“重型坦克”,但是在二战结束后它被重新划分为中型坦克。然而M26“潘兴”的机动性非常糟糕,变速箱的可靠性也不高,于是在1948年1月,美国陆军军械局给M26换上了大陆AV1790-3发动机和艾莉森CD-850-1传动系统,这个改型最初被称为M26E2,但随着改动逐渐增多,陆军军械局最终决定把该车命名为M46“巴顿”。
发展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军队的主要坦克为M24“霞飞”轻坦克、M4中型坦克和已经被降为中型的M26潘兴坦克。但是面对日益临近的美苏冷战到来和苏联IS-3等重型坦克的威胁,美军由于可靠性的问题,却迟迟不能够推出与之相抗衡的武器。而M26重型坦克的动力只搬照M4A3坦克,所以可靠性和马力都成了问题,美军急需新的坦克去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
1948年1月美国兵器委员会制定了M26E2计划,要求是在M26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性能更好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M26E2采用了大陆公司的AV-1790-1发动机,初功率为704马力,由于该发动机两排气缸的夹角为90度,因而高度降低,给风扇提供了安装位置,进而保障了冷却的可靠性。此外,发动机还采用了两套独立的点火与供给系统,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可靠性。
新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并没有占据更大的空间,重量也比M26上的更轻、可靠性更好,这些系统甚至奠定了后来20世纪80年代M60A3坦克动力系统的基础。火炮方面采用了M3A1型90毫米火炮,该型坦克炮改进了炮口抽气的装置,以减少火炮发射时候炮塔处的烟雾干扰,同时采用新的炮口制退器。当时兵工部门将它命名为T40,和后来的T41(后来的M41沃克斗犬坦克)、T42中型坦克和T43(后来的M103重型坦克)一起列入开发计划。
而与此同时美苏关系的恶化,也使得T40计划加速,美国希望T40能够在现有的M26坦克制造厂投入生产,逐渐代替之前的坦克,同时也大量改进之前的M26坦克的火炮系统。首辆T40坦克在1948年5月被送到阿伯丁武器试验场进行了测试,并且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传奇的将军乔治·巴顿来命名,同时编号M46。从外观上看M46和M26非常接近,但是M46炮口制退器没有侧面开口,而主动轮下增加了禁锢履带的附加轮,另外挡泥板上有消音器。
1949年,美国军工部门给予的800辆M46坦克的订单,到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已经有319辆被完成。在1950年到1953年间的朝鲜战场上,M46和他的兄弟M26一起纵横驰骋,为釜山防御圈的稳固立下汗马功劳。整个战争中的坦克交锋里,M46和M26占据着绝对优势,以8辆M46的损失取得了击毁朝鲜人民军51辆T-34/85的战绩,使得朝鲜装甲部队几乎损失殆尽。总体而言,美国陆军在给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高层的报告中,对他们的新坦克赞不绝口。
技术特点
M46“巴顿”坦克上,换装了黎里达茵-大陆公司研制的AV-1790-1型V型12缸风冷汽油机,最大功率达到810马力,A代表是空气冷却,V表示V型气缸排列,而1790则表示气缸排量为1790立方英寸。M46装备了底特律公司生产的CD850-3型变速箱。正是AV-1790和CD850,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坦克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的基础。
M46和M26的主要区别是火炮、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不同。火炮是一门M3A1型90毫米加农炮,带有引射排烟装置,但取消了火炮稳定器。发动机为“大陆”AV-1790-5型V形12缸风冷汽油机,在转速2600转/分时功率为595千瓦。由于该发动机两排气缸的夹角为90度,因而高度降低,给风扇提供了安装位置,进而保障了冷却的可靠性。此外,发动机还采用了两套独立的点火与供给系统,保证了发动机的可靠性。传动装置为“阿里逊”CD-850-4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由于采用了液力变矩器和双功率流转向机构,使坦克起步平稳,加速性能好,操纵轻便。操纵装置是单杆式的,无论变速或转向,均使用1根操纵杆,同时操纵装置是复式的,驾驶员或其助手均可操纵。行动装置与M26坦克的基本相同,在主动轮和后负重轮之间装有1个履带张紧轮。另外,在前负重轮处增加了2个减振器。
性能数据
乘员:5人
车长:9.50米
车宽:3.50米
车高:3.16米
战斗全重:49吨
核生物化学(NBC)保护:无
夜视(NV)设备:可选
发动机:1×大陆avds-1790-5a V12双涡轮增压,四冲程,水冷汽 油发动机,810马力的发展中国家。
最高时速:48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130公里
服役动态
1950年8月,用M46坦克武装的南朝鲜陆军对北作战,但也不能有效地对付苏制T-34坦克。由于T42坦克试验结果不尽人意,为能有效地对付苏制T-34坦克,临时决定把装有T119式90mm火炮的T42坦克炮塔安装在M46坦克底盘上,从而产生M46E1坦克,有限量生产的M46E1又称M46A1。在M46A1中将原M46坦克的车体前部装甲进行了改进,改善了前装甲倾角,取消了驾驶员和航向机枪手间的风扇壳体,从而产生了M47坦克,又称“M47中型坦克1”型坦克。当时M47还存在诸如T42炮塔内测距仪性能不可靠等许多问题,因此边生产边修改,进度缓慢,到M47坦克出厂时,朝鲜战争已告结束。
从1952年开始,M46坦克装备了美国陆军第一、二装甲师,生产总数达8676辆。由于该坦克仅作为过渡性替代产品,没能用于朝鲜战场,后来很快就被M48坦克取代,并全部移交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装备。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技术特点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