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持平
杨持平
杨持平(1882—1921年),原名人杰,号俊民,福建莆田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杰出先驱者之一。
人物简介
杨持平,原名人杰,号俊民,福建莆田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生。家贫好学。在官塾读书时,对历史、时事尤为关心。
人物经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杨持平考中秀才。宣统元年(1909年),参加优、拔贡考试,教官苛索“卷金”,杨持平具状上告,内有“李唐末造,尚有不第之黄巢”句,遂被学使抑置“次列”。
武昌起义前夕,杨持平只身寻黄兴献策,后转至上海市参加北伐队。时南、北两方酝酿和议,军队迟迟不发。杨持平连日致书沪军都督陈其美,“促其早日出兵”,并“责其畏缩不前”。南北议和后,返回莆田市,和叶华滋等人创办《兴化报》,通过报纸提出兴利除弊的各项建议。不久,到厦门市和苏渺公同任《闽南报》编辑,因撰文抨击袁世凯卖国行为,被北洋军阀暗探监视,避往南洋。
民国5年(1916年),杨持平从南洋回国,加入中华革命党,发动民众讨伐北洋军阀。袁世凯死后,到厦门任《民钟报》编辑,继续揭露北洋军阀卖国毁法的种种事实,并和庄文泉等在厦门附近的英密谋起义。事泄,庄文泉被捕。
民国6年(1917年),杨持平联合林敬根、杨汉烈、黄炜和翁程等部在长泰区举事,号称“闽南靖国军”,通电响应孙中山的护法号召。次年,和许卓然部队会合,进攻灌口,厦门市震动。福建省督军李厚基急调北军2000余人救援灌口。杨持平在同安西门外设伏阻击,北军死伤不少。同年秋,率兵支援莆田市民军并联合粤军许崇智部围攻驻莆田、涵江区的北军,北军屡败。不久,南、北又开和议,许崇智部退出莆田,杨持平也率所部退驻南安县,布防候令。时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联合李厚基,派兵进迫闽南军,杨持平举兵反击,粤军大败。经孙中山致函劝止,杨持平才遵命停战。
民国8年(1919年),广东军政府委任杨持平为福建靖国军第三旅旅长。民国9年,福建护法军支队司令王荣光联合北洋军阀,诱捕杨持平,解送泉州市。审讯时,北军旅长唐国谟迫其下跪,杨持平厉声答道:“革命者可杀不可辱。”索纸笔书写袁世凯段祺瑞等人毁弃临时约法、签订卖国条约的罪状和自己举义护法的战斗经历。对此,唐国谟只得默默退庭。在监狱里,时时勉励部属坚持斗争。在一封信里写道:“我自举义以来,但想如何救国”,“我死后,愿同志同体此意,要为贫苦之同胞打仗,为多难之祖国打仗。希望国家有根本革新之一日。”
民国10年(1921年),杨持平在泉州“万山第一”处被杀害。民国16年,返葬于莆田南门外凤凰山下筱塘之滨。著有《仰云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