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角血蜱(
学名: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又名
亚洲长角血蜱,属于硬蜱科血蜱属,是一种小型呈黄褐色的蜱类动物,无眼,有缘垛。主要生活于
温带次生林、山地及
丘陵边缘地带。长角血蜱在吸血过程中分泌的
神经毒素可导致
宿主肌肉麻痹,严重时还可引起
瘫痪。叮咬时宿主一般没有痛痒感觉,很难察觉,并且很容易将其体内携带的
病原体带到宿主体中,引起一些传染性疾病。在
新西兰等地,长角血蜱是一种知名的家畜害虫,可以传播一种叫做
狂犬病的疾病给牛,但不会传播给人类。然而,该蜱已被关联到人类的其他几种传播病。
特点
蜱俗称
真蜱目、
真蜱目、
真蜱目、
真蜱目等,是
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
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
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
蜱的一生包括卵、
美国白灯蛾、
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条腿,而幼蜱只有6条腿。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游离动物体后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雌虫吸饱血膨胀后形状如同
蓖麻籽。
危害
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
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
回归热螺旋体、32种
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
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
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
兔热病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预防控制
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是主要的检视和防控对象。
1、环境处理:清除
禾本科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生。
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缝内,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缝隙和小孔,堵塞前先向裂缝内撤杀蜱药物,然后以水泥、
生石灰、黄泥堵塞,并用新鲜石灰
奶粉刷厩舍;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门窗、柱子做滞留喷洒,保持畜舍干燥。
灭鼠的同时要进行
杀虫脒处理,防止蜱类游离后攻击人群。
2、家畜、家禽的处理: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可喷洒
倍硫磷、
氯吡硫磷、
顺式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公众使用杀虫剂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3、城市以及我国无蜱分布地区居民家中饲养宠物通常无蜱
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个人防护
1、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
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
手钩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2、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
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当使用遮光剂或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遮光剂或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睡觉前应把驱避剂洗去。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如
二氯苯醚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处理
1、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
腋窝、腹股沟及脚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
乙醇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2、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3、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参考资料
大众网.www.dzwww.com.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