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宝,男,1957年9月出生于
高邮市,是
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土壤学家。他是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授。张佳宝在1982年毕业于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8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
国际水稻研究所土壤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曾在1994年至1995年间在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环境系进行合作研究。张佳宝长期从事土壤水和物质
循环系统模拟、土壤信息快速获取、土壤改良以及地力提升等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他曾担任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站长(1997年至2014年)、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2011年至2014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特聘核心骨干研究员(2015年)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地力与保育研究部部长(2017年)。2019年,张佳宝当选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担任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学术院长。他还是国家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1997-2004年间,多次赴德国HOHEMHEIM大学、HEIDELBERG大学以及
墨尔本大学、CSIRO GRIFFITH实验室、
九州大学、美国
明尼苏达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2005年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
科学家。
2020年8.23,担任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11月,
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生物炭研究院成立,受聘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土壤水
动力学、污染物的迁移与
地下水污染防治、平原与
坡地水量平衡、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模拟、节水技术、水分和氮素管理区域模型以及精准种植技术、生态系统过程与模拟、
水循环与污染物迁移、农田信息采集与水氮管理决策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国家863
精准农业课题“车载农田土壤信息采集快速采集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2006~2010,508万);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黄淮海平原农田水碳氮协同循环和盐分长期运移规律研究”(2006~2009,300万)。
带领团队完成了黄淮海平原潮土物质循环过程与质量演变规律研究,发现潮土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分异作用是导致土壤质量演变的主要因素,以及外源养分物质的投入和灌溉能促进作物生产力和
土壤肥力的协同提高。同时与
澳大利亚科学家合作完成了“基于GIS的区域水氮管理模型(WNMM)”的开发。完成了农田水分信息采集关键设备与情无线监测网络系统(16项专利和2项软件
著作权支撑),土壤作物养分信息快速获取的关键设备与方法(14项专利支撑)的研究。分别获得
江苏省科技进步
一等奖、
江西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
三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u0026EI论文22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英文和中文编著各1本。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及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学会长期生态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环境委员会工作委员,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主题编辑;《
生态学杂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和《土壤学》等
学术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