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路清真寺是
上海市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
咸丰五年上海地区。浙江路清真寺总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寺中有石鼓,古树等景点。
始建于咸丰五年。
同治九年原为外国穆斯林墓地,并建
礼拜殿,中外穆斯林开始在此礼拜,时由印度人吴俩目·阿里任第一任“依玛目”(教长),
光绪六年由吴俩目·阿里到
河南省、湖北等地募集经费翻造建寺。第二任教长是马子贞阿訇。该寺因失火被毁,于光绪二十六年募捐重建。并沿街建房十余幢,收租养寺,相沿至今。
民国14年马子贞去世,由
哈德成接任教长,哈在该寺创办《古兰经》补习班和开展
伊斯兰教教育基金活动。民国30年哈德成阿訇离沪赴滇,此后由刘兆才任教长。
1958年成立清真寺管理小组,同年
巴基斯坦纳玛孖洋行委托在沪代理人将该寺房地产契约、帐册移交给
上海市清真寺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前身)。政府于1955年、1965年先后二次拨款给该寺大修。
自东向西有四进院落,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第一、二院内有牌坊和大门,第三院内的主体建筑是省心楼为典型的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建筑风格
主体建筑是省心楼(又叫密那楼或者邦克楼,阿訇在此楼上招呼教徒入寺礼拜),平面八角形,高三层,两侧有厢房,作浴室、会客室、讲经室等。第四院内有正面朝东的
礼拜殿,平面凸字形,面阔7间,前面有大月台及前廊,后设神,可容千人礼拜。礼拜殿的屋顶也分为前廊、礼拜堂和后窑殿(有神龛和宣谕台)三部分,相互搭接。其中以礼拜殿屋顶最大,并作重檐形式。殿内吊顶全部做成井形天花,天花支条为绿地红花,沥粉贴金。全殿天花药画600余幅,岔角、圆光皆为
阿拉伯语组成的图案,一幅一文各有千秋,充分表现了
中国清真寺古建筑彩画的独特手法。后窑殿的制作尤为精丽。壁龛前一对圆柱,柱身全部为红地沥汾贴金的阿拉伯文图案,柱上的枋木及门罩、垂柱等均施彩画,犹如圣龛前挂上一层华丽的垂幔。壁龛呈尖打拱状,龛内为阿拉伯文和几何纹装饰。围绕这一壁龛,向左右及上方做层层扩大的木雕装饰,直至将整个壁龛墙面做满。在以
伊斯兰教装饰传统装饰纹样为基调的情况下,多处组织了中国传统的宝瓶、牡丹等图案,使这个伊斯兰教壁龛呈现出一定的中国风味。特别是壁龛左右的另外两个开间,雕饰均以荷花和菊花为题材,配制均匀齐整大小比例各不相同的图案结构,对称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形质支荡,气韵飘然,线条流畅而准确,层次丰富而含蓄,纯然为中国传统的装饰风格。壁龛与其左右开间的不同气质和不同风韵,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构成一片完整的红地金花墙面,使后窑满室生辉。也有许多清真寺,殿堂不施彩画,朴素简洁,高雅明快,别具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