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起,在校长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的主导下,美国建筑设计师
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和燕京大学教授翟伯(John McGregor Gibb)联手在
清朝的皇家废园上建起了一座“世界最美丽的校园”(
胡适语),这就是如今北大校园的前身——燕京大学的“燕园”。
本书作者深入调研
耶鲁大学、
哈佛大学收藏的大量有关
燕京大学的档案资料后,以详尽的第一手史料和百余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尝试重构出这段从“废园”到“燕园”的历程。作者不仅着意勾勒繁冗物质建设的脉络,也常关注建筑研究易于忽略的“人”的历史,从中可以瞥见上世纪20至40年代对中国公众尚很新鲜的“校园”生活的场景。
就建筑史和文化史研究的意义而言,燕大校园规划是近代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绝好的案例。完整的、不限于案头和理论的复杂跨文化实践,包含了一段真实可感的空间进程,更折射出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在一个具体而微的层面上,本书呈现了传统建筑原型如何演进为功能和形态都迥然不同的公共空间,并富有创见地考察了作为文化理想的“中国园林”在这一转变中提纲挈领的作用。
唐克扬,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士,
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现从事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实践工作,并策划《
活的中国园林》(德国国家收藏馆,2008),《巅峰:当代亚洲艺术的群像》(
博鳌亚洲论坛,2009),欧罗巴利亚中国园林展(
布鲁塞尔,2009)等展览,有《树》(中、法文版)、《透明石》、《长安的烟火》等艺术、文学作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