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涡虫
扁形门涡虫纲动物
三角涡虫是扁形动物门涡虫纲的代表动物,体柔软,扁平叶状,背面稍凸,多褐色,腹面色浅,前端头部呈三角形。它的体型为两侧对称,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形成产生的负责的肌肉结构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体壁,消化道分为三支,原肾管排泄系统,为网状神经系统,雌雄同体,既可有性生殖,也可无性生殖,再生能力强。
分布于国内分布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云尚到吉林省的广大区域;国外分布在日本、朝鲜等。
形状特征
扁虫体柔软,扁平叶状,背面稍凸,多褐色,腹面色浅,前端头部呈三角形,故得名。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司触觉和嗅觉,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可感觉光线的明暗,口位于腹面近体面后1/3处,稍后方为生殖孔,无肛门,身体腹面密生纤毛,与涡虫纲运动有关。外形体扁长,叶片状,全长10-15mm。腹面平坦,口向前为咽囊,囊内有肌肉性的内脏,可自由从口伸出体外或缩入咽囊内;口的后方有一生殖孔。既能忍耐寒冷,又能忍耐酷热,一般终年生活于0-20℃水中;;卵巢位于卵巢至身端的背侧;两条输精管不结合,分别通过入球腔;无总输卵管,两条输卵管会聚或分别。
结构与机能
栖息环境
体壁又叫皮肤肌肉囊,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无体腔,各种器官都埋藏在肉质里。
扁虫的体壁是典型的皮肌囊。表皮由外胚层来的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其间有大量的腺细胞、杆状体。杆状体是由上皮的一种腺细胞(称杆状体细胞或称杆状体腺细胞)分泌的,细胞体常沉入表皮之下的实质中。其他腺细胞成熟时也常沉入于实质,仅其“颈部”留在表皮,他们分泌的黏液有多种功能(如保护虫体免于干燥,利于气体交换,有助于运动等)。杆状体是涡虫的一种分泌物。为一种特殊分层的超微结构。当涡虫受到刺激时排出体表,遇水常弥散出有毒性的黏液,以捕食和防御敌害。腹面的表皮有纤毛,纤毛之间有短的微绒毛。表皮之下为非细胞结构有弹性的基膜,其下面是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由外向内分为三层,依次为环肌、斜肌和纵肌。涡虫主要依纤毛摆动,借助于其分泌的黏液,滑动于物体表面,由于涡虫具有发达、复杂的肌肉系统,能使其做出不同的运动,如爬行蠕动、收缩伸展、扭动、波动、翻转和翻跟头等。
生活习
口在腹中线后1/3处,口后为咽,在发生中管状咽进一步向内翻折成咽鞘及肌肉质的咽,两者之间的空间称之为咽囊或咽腔,这种咽称为折叠咽。咽可从口中伸出或缩回。咽后为肠,肠壁来自内胚层,为一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其中有大量的腺细胞和吞噬细胞。肠分3支主干,一支向前,两支向后,分别位于咽囊两侧,每支主干又反复分出末端为盲端的小支,无肛门,不能消化的食物仍由口排出。
已知涡虫的取食行为是由食物放出的物质诱发的。取食时虫体先后分泌黏液,黏液固定捕获物,借助咽腺分泌蛋白水解酶将咽管插入捕获物体内,吮其内组织液体,或将食物进行部分消化,然后吸入肠内,由肠腺细胞分泌内肽酶先行细胞外消化,消化后的碎片由吞噬细胞吞噬,并在小囊泡中由内肽酶低PH下开始细胞内消化。吞噬作用后8~12h,小囊泡变成碱性,它标志外肽酶、脂酶和糖酶的出现,进行完全消化。由于肠分支较多,无疑增加了消化吸收面积,也运输营养到身体各部分。可见其作用仍属胃循环系统。
呼吸和循环
三角涡虫无特殊的呼吸、循环器官,依靠体表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借网状的是指细胞增加表面面积,由其中的液体运送和扩散新陈代谢的产物。
排泄与渗透调节
排泄和渗透压的调节是依靠原肾管系统,原肾管是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的。在虫体两侧有一对弯曲、多次分支的总行排泄管,每一小分支细管的末端连着焰细胞(即毛细胞和管细胞)。焰细胞是盲管状的,顶端有一束纤毛,依靠纤毛的摆动,周围间质中的代谢废物和水分流入排泄管,再经丝虫体背面体表的许多排泄孔排出体外。原肾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除一些代谢废物。
神经和感觉
梯状神经系统,前端是一对脑神经节,由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粗大的腹神经索,每条腹神经索分出许多分支伸向全身,在两条腹神经索之间有横向神经分支相互连接。感觉器官主要有眼点和耳突。眼点结构比较简单,由杯状的色素细胞层和视觉细胞构成,因为没有晶体结构,所以眼点不能形成物象。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耳突上富有感觉细胞,能感觉味觉和嗅觉。触觉主要由表皮层里的感受器官感受。
生殖
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横分裂。有性生殖比较复杂,是雌雄同体的异体受精卵
一、无性生殖
三角涡虫以的方式裂方式进行无性生殖。分裂时以虫体后端黏于底物上,虫体前端继续向前移动,直至虫体断分裂分裂。其分裂面常发生在咽后,然后各自再生出失去的一半,形成两个新个体。
二、有性生殖
在身体前方两侧各有一卵巢,每一卵巢有一输卵管向后行,同时收集由卵黄腺来的卵黄,两条输卵管在后端汇合形成阴道,通入生殖腔中,由阴道前端向前伸出一条受精囊(也称交配囊)在交配时接受和储存对方的精子。扁虫虽为雌雄异体,但需要交配进行异体受精卵
2.雄性生殖系统
在体之两侧有很多精巢,每一精巢有一输出管,汇合在两侧各成一输精管,到身体中部膨大,一般称为贮精囊,两贮精囊汇入多肌肉的阴茎,在阴茎基部有很多单细胞腺体称为前列腺,开口于生殖腔。
三、交配过程
涡虫交配时,两虫各翘起尾端的一段,腹面配合,各从生殖孔内伸出阴茎进入对方的生殖腔内,输入精子,行体内受精,然后两虫分开。对方的精子暂时储存在受精囊内,当卵巢排卵时,从囊内游出,沿阴道、输精管到达输卵管前段与卵受精。受精卵附以卵黄腺所产的卵黄细胞移至生殖腔,几个受精卵和不少卵黄细胞一起被生殖腔分泌的黏液(形成皮膜)裹住,成为卵囊或卵袋,最后从生殖孔排出。三角涡虫的卵袋是圆球形,有一小柄附于浸在水中的石块或其他物体上。夏季产生的受精卵,卵袋较薄,几天后即可孵化;秋季产生的受精卵,卵袋较厚,为休眠卵,翌春孵化。直接发育(淡水或陆地生活者),美国白灯蛾孵出后就吸食卵袋中的卵黄,然后离开卵袋,发育成为成虫。
再生
三角涡虫的再生能力很强,若将它横切为两段,每一段都会再长出其失去的一半,成为一条完整的涡虫,甚至分割为许多段时每一段也能再生成一个完整的涡虫。还能进行切割或移植,产生二头或二尾的三角涡虫。三角涡虫的再生表现出明显的极性,再生的速率由前向后呈梯度递减,即前端生长发育最快,后端最慢。现代研究的中心,在于回答两个问题:是什么控制结果类型的重建与再生细胞的来源是什么。目前看来,实质中的成新细胞是全能的、未分化细胞,它可构成胚基来源的细胞。成新细胞相当于海绵的原细胞和刺胞动物门的间细胞。但也有人认为,胚基未分化的细胞可从已分化的细胞产生,如肌细胞通过去分化或细胞反转到全能的胚胎未分化状态。现在正研究搜索寻找控制再生的机制。例如,生长因子可能开始再生。HOX基因控制前后端极性,并可表明前后端、背腹极性的特殊区域标志(蛋白质)。一旦这些控制因子被鉴别出来,有希望通过刺激再生作用,用于治疗人类脊髓损伤等疾病。
此外,当三角涡虫饥饿时,内部的器官(如生殖系统等)逐渐被吸收消耗,唯独神经系统不受影响,一旦获得食物后,各器官又可重新恢复,变成正常的体型,这也是再生的一种方式。
参考资料
三角涡虫.互动百科.2015-07-19
目录
概述
形状特征
结构与机能
栖息环境
生活习
呼吸和循环
排泄与渗透调节
神经和感觉
生殖
再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