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冬,董新庄因家庭经济困难一度考虑辍学,但在班主任米鹤冲的帮助下,他重返校园并决心发愤图强。198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董新庄在咸阳国棉二厂子校实习时,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的信,信中表达了对他的思念和期望。他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师德格言,以“问题驱动”为教学风格,以“严谨、认真”为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尽管物质条件清贫,但他认为自己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因为他是在播种未来的希望。
董新庄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品质,采用启发式、激励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他设计的“学生成长档案”等工具在高三分类推进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被市教研部门推广使用。
董新庄认为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因此他不断学习和创新,提出了“问题驱动型新课改授课模式”“数感、形感、结构感”的解题策略等,这些创新教学法被广泛推广,推动了数学学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董新庄积极推动学校的发展,倡导科研兴校的理念。他建立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项目,如科普活动中心、校园
广播站等,丰富了学生的
课余生活。
他被选为
陕西省名师宣讲团的一员,前往各地分享他的教育经验和故事,激励了更多的教师投身教育事业。
他的教育哲学可以用一首词来形容:“为师表,笔端心热,付与芳草。四季辛劳暮与早,蜡炬成灰光多少?血和汗,看人才风貌,全知晓。爱深沉,花繁叶茂。鬓为霜,人自豪。奉献歌高唱,余音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