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椿庭
廖椿庭
廖椿庭,男,1942年9月生于龙岩市,是一位专长于地质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稳定性研究的学者。他在1960年考入厦门大学物理系学习,196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廖椿庭在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超过30年,期间担任过技术员、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开放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务。他为发展并完善地质力学地应力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压磁与空芯包体三轴地应力测量系统及地应力测量工程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廖椿庭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他曾获得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198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等荣誉。他的研究成果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
个人简介
廖椿庭男,1942年出生,龙岩市人。1964年厦门大学物理系毕业。地矿部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地应力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地矿部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副主任。从事地质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研究工作,专长岩石力学与工程稳定性研究。先后完成科研项目数十项,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持完成了“金川矿区原岩应力测量和构造应力场研究”,该项目获1985年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青铜峡市大坝裂缝和坝体应力状态关系的研究”获1992年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鲍店煤矿北翼大巷地应力及大巷稳定性研究”获1994年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完成的项目有:“金川资源综合利用”获得1989年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地应力测量原理和压磁法地庄力测量系统”获1986年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YJ—73型压磁应力计”获1983年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地质力学中地应力测量技术应用”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KX—81型空芯包体三轴地应力计”获1990年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代表性著作有“金川矿区原岩应力测量与构造应力场”,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有“金川矿区原岩应力实测及在矿山设计中的应用”等。1985年获地质矿产部授予的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1985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优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获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人事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廖椿庭 男,1942年9月生,龙岩市人。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地应力及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中心主任,地矿部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事地质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十余项科研项目,都取得很好效果。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项和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二项,共获国家和部级科技成果奖八项。著有《金川矿区原岩应力测量和构造应力场》等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