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
李塨撰。其序谓
朱熹《小学》所载天道、性命,上达也;亲迎、
朝觐,年及壮强者也。以及居官、告老诸条,皆非幼童事,且无分於《大学》。乃别辑此编
。卷一为小学四子韵语,括其总纲,以便诵读。卷二为食食能言,六年教数方名,七年别男女,八年入小学教让,九年教数目,十年学幼仪诸条。卷三为学书。卷四为学记。卷五为十有五学乐,诵诗,舞勺。大旨以礼、乐、书、数为纲。其中如引曲礼履不上堂一节,在今日并无解屦之事。引内则凡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一节,在今日亦步不可行。此虚陈古礼者也。又诵诗一条自造诗谱,舞勺一条自造舞谱,此又杜撰古乐者也。惟学书一篇,辨篆楷之分,极为精核。然亦非童子之所急,其肤廓正与亲迎、
朝觐等耳。
李恭 清(公元一六五九年至一七三三年)字恕谷,号刚主,(一作字刚主,号恕谷)直隶
蠡县人。生于
顺治帝顺治十六年,卒于世宗
雍正十一年,年七十五岁。
康熙帝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o年)
举人。年六十,选通州学正。居八十余日,以病告归。恭博学工文辞,师博野颜元,又从
毛奇龄论乐律。著有恕谷后集十三卷,及周易传注、李氏学乐录、小学稽业……等,(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李塨很详细地提出了他所理想的学制和选士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八岁入乡学,乡师教之孝弟、幼仪、认字,习九九数。读《
孝经》、《
论语》、《
大学》、《
孟子》,及《易》、《诗》、《书》、《
春秋》、《
周官》等,并习小乐小舞。十五岁,入县学,教之存六德、行六行,讲究经世济民之道,读《
资治通鉴》及古文。习礼乐、骑射、六书、九数,作策论。聪颖者可涉猎九经、一史。二十岁,教成者进之郡学,教之三学,察试德行学艺。再经藩学、成均,察试后即谓之太学生。然后,分科以为士,共分礼仪、乐律、天文、农政、兵法、刑罚、艺能方域、理财、兼科等九科。乡、县、郡要定期考核这些士子并向政府进行推荐,以供选用。特别是小学,
李塨在《小学稽业》一书中详细陈述儿童自八岁至十四岁时,应该学习的礼、书、数、乐四类课程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