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干臣
陈干臣
陈干臣,(1896-1958),南海区人。原在今越秀区北京街辖地居住。少年时曾在私塾熟读古书。成年后,在广州陈李济药厂当掌柜。
陈干臣先生为广东省说书史上最有代表的民间艺术大师,除造诣高超外,为人为事亦为后辈楷模。然历来介绍甚少,少见文章更无相片,晚辈多不知此公,书网青年辗转数年,仅于中图文献馆得干公著《百粤掌故》,可叹!07年9月终联系上干公后人,尤为感激干公孙女丘慧女士亲送干公相片至说书网,虽仅一张,交谈喜详知干公生平,亦叹干公资料毁于文革浩劫。现附颜志图老师作干公生平介绍,以读者。
早期经历
爱国说书艺人
在三、四十年代期间,广东说书坛上出现了以陈干臣为代表的说书流派,给后代说书艺人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树立了典范。
1932年“广州电专学校”广播电台招考“讲古”(说书)员,36岁的陈干臣应征获选。善讲悲壮、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故事。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能充分运用古典文学语言,出口词藻华丽。其代表节目有:《杨志卖刀》《易水送荆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使人百听不厌。他的艺术成就就在省、港、澳以及在新加坡等地,都有一定的影响。
解放前,广东省政府主席陈济棠的妻子莫秀英也曾幕名请陈干臣到其府中讲故事,陈干臣讲了段《梁红玉击鼓退金兵》,得到他们夫妇的大大赞赏。
不为日本人说书
1938年10月,日寇沦陷广州市,市府电台也被日寇控制了,成为侵略者的喉舌。该台想利用陈干臣的声誉,高薪聘请他说书,陈干臣毅然拒绝,宁可失业,都不食敌禄。不为日寇效劳,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节。后来该台雇佣了另一名在广州亦有名气的说书艺人,陈干臣知道后,就严厉批评他“无点骨气!
到达香港
陈干臣离穗赴港,应邀在“ZEK”电台讲。当时在一部分市民众,对国运、对人生产生一种悲观、颓丧的情绪和一股“人欲横六”的风潮,类似“鸳鸯蝴蝶派”的说书应运而生,充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化市场。但陈干臣坚持讲正派故事,亦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参加抗日工作
但好景不长,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1941年12月,香港也沦陷了。陈干臣不愿为日寇效力,第二天就离开香港,到了惠州的抗战区,那里是东江抗日游击队的根据地,陈干臣到了那里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陈干臣返回广州市,在广州的“胜利电台”重操旧业,取艺名“老陈”。 “老陈讲古”这句话成了当时广州群众的一句口头禅,妇孺皆知。除讲古外,他还撰写了内容包括岭南历史掌故、民间传说的《百粤掌故》。
解放后经历
解放后当选人大代表
解放后,陈干臣的艺术,得到党和人民的重视,他常在电台和岭南文物宫(即“广州文化公园”等地为群众说书,深受欢迎。他本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了,是当时的南区政协委员、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说书学会第一任会长,与旧社会相比,简直事判若天渊。后来香港特别行政区“丽的呼声”曾派专人来穗,用高薪聘请他到香港演讲,都为他婉言谢绝,一心致力于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当时的朱光市长,对他十分敬重,很亲切地称他为“干公”,并在很多场合的大会上称赞他是个“爱国说书艺人”,号召人们向他学习。
出版书籍
陈干臣对广东省的历史掌故、民间传说很有研究,曾出版过一本《百粤掌故》。他对广东的说书艺术,作过很大贡献。
为人评价
根据老艺人回忆,陈干臣对人谦虚和蔼、平易近人。虽然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艺术成就,但从不以此骄人。看到同业在艺术上有缺点,他能直率指出,苦口婆心地谆谆教诲,从不保守。有些艺人生活有困难,他能慷慨解囊相助。受过陈干臣教诲和生活帮助的艺人,至今谈起了他,都无不为之感动,真有口皆碑。
可惜,病魔过早夺去他的生命,在一九五八年八月就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二岁。这无疑对广东省说书事业是一个很大损失。但他那爱国的雄心、高尚的品德、高超的艺术,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早期经历
爱国说书艺人
不为日本人说书
到达香港
参加抗日工作
解放后经历
出版书籍
为人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