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4月,
甘肃省考古的开拓者
瑞典考古学家
安特生及其助手从
兰州市出发沿
洮河逆流而上,开始了甘肃境内的首次考古调查。他们发现的第一个古文化遗址就是位于洮河东岸的
临洮县辛店遗址,随后,在此地及周围地区做了一系列的发掘和调查工作,在辛甸发掘了25座墓葬,清理了20座墓葬,在辛甸村以北的灰嘴岔遗址,也发现了同类遗物。
其陶器大多为圜底,主体纹饰为
双勾纹。安氏便以首次发现地命名。出土地本名为辛甸,但因翻译有误,正式出版物的中文译为
辛店,之后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再未更正,便一直称为辛店文化。
分布
由于分支类型较多,内涵较复杂。关于辛店文化的研究备受学术界关注。由于资料所限,初始阶段并未划分类型,安氏最初的研究成果认为:辛店文化源于马厂类型,但早于沙井文化。
1947年
裴文中先生在
洮河、
大夏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辛店文化遗存9处。解放以后,为配合
刘家峡水电站建设工程,考古工作者跋山涉水,奋战数年,相继发现
辛店遗址86处,发掘了永靖张家嘴、姬家川、莲花台等遗址,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进而将辛店文化划分为张家嘴、姬家川两大类型。
1956年,在
东乡族自治县唐汪川川山神遗址发现一批以红色涡形纹为主的圜底罐有别于已知类型,暂称之为“唐汪式陶器”。
1984年,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与
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发掘了临夏马路、甘谷毛家坪遗址,发现了以圜底、鼓腹、绳纹为特征的另一类辛店遗存,学术界以最早发现地青海民和山家头将其命名为山家头类型。
经过众多学者数十年的努力,现已基本搞清辛店文化的发展序列和分布区域。最早的山家头类型
软陶泥较少,主要分布于
黄河、
洮河、湟水的交汇地带,向东可达
渭河中上游,时间不晚于距今约3400年;第二阶段为姬家川类型,即典型的
辛店遗存,彩陶比例增大,主要分布于洮河、湟水以及黄河沿岸,分布面偏西,时代约为距今3400年—3100年前后;第三阶段为张家嘴类遗存,包括
唐汪川式陶器,分布区域更为偏西,已达湟水中上游一带,彩陶纹饰更为多样化,时代约为距今3100年—2800年前后。整个辛店文化从商代一直延续到西周晚期。
发展
通过对比研究,学者们发现辛店文化早期遗存与齐家晚期遗存有十分明显的继承发展关系,同时,辛店
软陶泥也接受了不少马厂类型彩陶的文化因素。另外,辛店文化的某些特征也被沙井文化吸收。足见彩陶文化的融合与分化呈现出的十分复杂的局面。
文化特征
辛店文化是
西北一支重要的文化遗存,其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铸铜业有较大的发展,器型有锥、矛、匕、凿和
铜炮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搀有
石英砂、碎陶末、
背角无齿蚌末和
云母片等搀和料。陶质粗糙、疏松,火候较低,器表多磨光,有的施红色或白色陶衣。器型以罐为主,有鬲、盆、杯、鼎、豆、盘等。
软陶泥的数量较多,彩与陶胎结合不紧密,易脱落。多圜状凹底器,主要器型有罐、盆、鬲、盘、钵、杯。纹饰别具一格,笔触粗犷,以双钩纹、S纹、太阳纹、三角纹为主,还有少量的动物纹——犬纹、羊纹、鹿纹、
四脚蛇纹等,反映出了畜牧生活的特色。
辛店文化的聚落遗址多位于河谷两岸的台地上。房屋形制较单一,多为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门道设在西边,呈斜坡状,在居住面中间有一圆形灶。
经济状况
辛店文化的居民,经济生活是以农业为主的,但农业生产不如
黄河中下游那样发达,畜牧业仍占比较重要的地位。这从各遗址发现的大量生产工具和动物遗骸可以得到证明。当时的工具以石器为主,常见的有斧、铲、刀、、杵、臼、研磨器和石磨盘等。其中石斧的种类较多,可分为梯式、长方形和带肩式几种;石铲形体较大,且刃部较宽;石刀呈长方形或椭圆形,在刃部两旁各打一小缺口,它与远古时期那种两侧带缺口的石刀有明显区别。
骨制的生产工具也发现不少,主要是铲和凿,骨铲多用动物的肩骨或下颚骨制成,坚固耐用,刃部锋利,是一种既易制作又较实用的劳动效能很高的农业生产工具。石臼、杵和磨盘等在遗址中普遍发现,表明居民对粮食有了比较精细的加工,也是农业生产取得较大进展的反映。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畜牧业发展很明显。牛、羊、狗、猪、马等都已被驯养,其中以羊的数量最多。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鹿、鼠一类的动物骨骼,是狩猎的主要收获物。
各部落的手工业生产已有较高水平,突出表现在制陶业的发展与青铜冶铸业的出现两个方面。
青海湖以东、
乐都区以西的张家嘴部落,与东部
洮河流域的姬家川部落陶器风格各有特点。张家嘴类型的陶器比较粗糙,全系手制,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大量陶器掺杂碎陶末与
石英砂粒烧制。陶器表面往往涂有一层白色、红色或紫红色陶衣,少数器物表面经过仔细打磨。除素面陶器外,纹饰常见彩绘、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
软陶泥图案中由三条线绘制的有羊角
双勾纹的陶罐是这种文化类型的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花纹,此外还有一些动物图案,如象生的犬形纹等。器形以平底器为主,其次是圈足器和三足器,主要器物有盘、钵、盆、杯、碟、罐、瓮、、鬲、鼎等十多种。
作为同一种文化,姬家川类型的陶器与张家嘴类型有许多共同特点,但区别在于除素面陶器外,绳纹较多,且纹饰细密,排列有序,有些陶器在拍印的绳纹上描绘彩色花纹,别具一格,是制陶工艺上一个独特的创造。彩绘陶器大多颜色斑斓,层次分明,不同的花纹图案与器物的不同部位相配合,并有一定的规律,十分引人注目。陶器的另一个特点是凹底器较多,其次为三足器与圜底器,而平底器与圈足器较少,与张家嘴类型有明显区别。
辛店文化的冶铜工艺水平已远超过青铜文化初期的齐家文化。
铜制品已不限于小型的工具,而且当地已能铸造
青铜容器了。例如张家嘴除发现铜锥、铜矛外,还有铜容器的口沿残片出土。这个遗址也发现了炼铜炉的炉衬残块,在炉衬外沿还挂着一层铜渣。至于小型铜器,则在各遗址有普遍发现,其中包括锥、刀、匕、扣、铃、泡、珠、削、凿等。
制骨业和玉石器加工技术都比较进步。骨器除制造出生产工具外,还发现了雕刻出 4—8 齿的骨梳与雕花的骨牌。许多墓葬都随葬着装饰品,如玛瑙珠、
绿松石饰、骨管和小铜泡等,工艺水平都很高。
墓葬
辛店文化的墓葬,形制主要是长方形
竖穴土坑墓,还有长方形竖穴偏洞墓和近似椭圆形或三角形的不规则形墓。葬式多样,有仰身直肢葬、屈肢葬、侧身直肢葬、
俯身葬、二次葬等。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装饰品等。辛店文化还流行随葬动物的习俗,有牛、羊等,但不是完整地随葬,而是动物躯体的某一部分,摆放在人的头部上方。辛店文化还发现有殉葬墓,这种现象说明辛店文化已进入奴隶社会。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