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泥
河南开封传统小吃
红薯泥是开封市传统小吃之一,是一道久负盛名的河南省名菜,属于豫菜系。炒红薯泥主料选用番薯(红薯)、白糖、山楂、玫瑰桂花、青红丝等原料。兑入花生油小磨香油烹而成。红薯泥最有名气的当属开封杞县的炒红薯泥。
红薯泥特点:味道甘甜,色泽鲜艳、甜香可口。另外红薯泥,还称“三不沾菜”,即:1、不沾盘子;2、二不沾筷子;3、不沾嘴。
渊源
典故
说起红薯,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在生活困难时期,杞县人曾经视红薯为生命,有谚语为证: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然而,自古善烹调的杞县人却能将再普通不过的红薯做出百般花样来。其中红薯泥就是一例。
红薯泥是杞县的一道名菜。它的制作方法很讲究,需先把红薯煮熟,剥掉外皮,去其内丝,用干净的白布包裹起来轧压成泥。然后将白糖倒入锅内化成果露,再兑入小磨香油、红薯泥不断搅拌,呈柿红色出锅。装盘时,分层放山檀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人称“三不沾”菜(即:一不沾盘子、二不沾筷子、三不沾嘴)。每当贵客临门,杞县人都会热情地端出这道风味菜。在品尝红薯泥的同时,人们还会给你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说,创制红薯泥的清末厨师蒋思奇不仅手艺高超,还有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有一年,袁世凯的部下来到杞县,闻听红薯泥为此地名食,便点名要尝尝这风味佳肴,不然便觉得枉活一世。这天,宴会在县衙举行。鸡鸭鱼肉上完后,最后才上红薯泥这道菜。大小官员看此菜五光十色,如桃花盛开,似琥珀生辉。各个迫不及待狼吞虎咽起来。谁知,不大一会儿,有的张口流泪,有的伸脖子干呕。原来,蒋思奇不愿给袁世凯的部下做菜,但又不能推辞,便使了个花招。红薯泥本身质地细腻,热量大,密度小,散热很慢,蒋师傅又特意用滚油封顶,内中温度更不易散发。这些人迫不及待,故而被烫得丑态百出,狼狈不堪。
说到红薯泥的热量大、散热慢,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叶赫那拉氏来到开封市,听说杞县的红薯泥特别好吃,于是就吩咐开封府为她准备。而当时开封城里没有一个能做“红薯泥”的厨师,只好派人到杞县请人去做,做好之后再带回开封。办差的刚回来,早已等得不耐烦的西太后慈禧拿起筷子便吃,谁料却被烫得两眼流泪。开封距杞县50公里,当时的快马也得一个半小时才能跑一个单程,可见红薯泥的热量之大、散热之慢。
红薯泥不仅是杞县的名产,也是中原地区粗粮细作的典型。红薯从粗制到细作,从平常食物到宴席珍品,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国食品制作技术的发挥和创造。
老字号
始创于(1815)年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莫特生先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革新酿制而成,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莫氏酱菜又是开封市酱菜行业的佼佼者,它独特的制作方法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经问世后便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名声远扬海内外。同时也是杞县家家户户探亲访友,馈赠亲朋好友的必备之礼。1938年,在铁路沿线荣获名特优产品奖,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莫氏酱菜不仅在国内知名度很高,在国外也有得到了认可,1938年日本首相田中特从日本专门派人来开封订购莫氏酱菜。莫氏酱园是东方美食王国---中原地区著名的有着悠久历史的酱园之一。采用传统工艺,古法制作。以天然酱曲、新鲜蔬菜酿制而成,风味独特色香、味、形具佳,经营范围如下:酱红萝卜、酱乳黄瓜、酱瓜、酱花生米、酱粉、酱八宝菜、酱甘露、红薯泥、黑白薯泥(含中药成份)、酱荆芥、酱韭花酱莴笋垂柳酱辣椒酱豆角、西瓜酱豆、甜面酱香辣牛肉酱等真空软包装系列酱菜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详细步骤
做法二
用料
详细步骤
做法三
用料
详细步骤
菜品特色
味道甘甜,色泽鲜艳。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渊源
典故
老字号
做法
做法一
做法二
做法三
菜品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