酎泉寺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的庙宇
泉寺,俗名神头,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凤凰山东侧1千米山麓酎泉之上。酎泉寺的建筑历史可溯于南北朝时期,唐朝时期曾遭火灾,重建后成为白将军祠,之后又历经多次易名和扩建。抗日战争时期,酎泉寺遭到战火破坏,于1993年恢复修建,更名为龟龄山庄。自此,酎泉寺得到不断的修葺,成为当地的旅游景区之一。
名称由来
据《永乐大典·太原府志》记载:“纣祠:在本县东南酎水上。旧经云:父老相传帝辛尝至此。”可见,关于酎泉名称的来历有二:一是因泉味甘冽可酿美酒,故以“酎”名。二是因为民间传说商代商纣王曾来太谷境内巡视,渴而饮此泉水,故以其谥号“纣“命名。
历史沿革
酎泉寺的建筑历史可溯于南北朝时期,明万历《太谷县志》记载,唐以前“山麓有佛像,因山凿成,负阴向阳,大数十围,号三佛,建阁贮之。”唐朝时期,酎泉寺曾遭火灾,重建后成为白将军祠。到了宋代政和年间(1111—1118),有道人在白氏家祠的基础上重建了寺观,起名隆道观,米芾题额“第一山”,刻于山石之上。金皇统元年(1141),道士又凿石建楼,扩建寺观。建成后,因皇帝完颜亶出巡至此并居住,又易名为隆道宫。
元明两代,隆道宫一直为道士所居,建筑屡有修葺,规模日渐扩大。据《永乐大典·太原府志》记载:“酎泉水,在县南一十里。源出凤凰山下,为二池并北流,灌溉园圃。西北合咸阳河,谓之交河。水味至甘,可成佳酿,故有酎名,西流入祁县界。”明万历时,“酎泉漪而为塘,傍有数池,曰莲花,曰栲栳,曰圣母。内有芰,荷、藻之类。当春时,泉声濑玉,山形倒影,游鱼飞露,瞩目可观,骚人墨客赏游相继,有江南之风景焉”(《太谷园林志》),形成太谷十景中的“酎泉春水”景观。清康熙,再次修葺并易观为寺,因酎泉而名酎泉寺。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太谷后,酎泉寺遭到战火破坏。20世纪70年代,因盲目挖掘水源致使酎泉水脉受损,泉水减少,特别是为建化肥厂而拆酎泉寺,搬石锯木者循迹而来,千年古寺毁于一旦。1993年,由当时广誉远和社会各界集资300余万元,对酎泉寺进行大规模恢复修建,并更名为龟龄山庄。自此,酎泉寺得到不断的修葺,再次成为当地的旅游景区之一。
庙宇简介
酎泉寺位于凤凰山东侧1千米山麓酎泉之上。酎泉寺石佛与大佛山、二佛山石佛俱始建于北魏佛教大兴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酎泉水由寺庙一侧的山根流出,然后注入大池内。大池中心建有水阁凉亭,飞檐挑角,东西两面悬挂匾额。
民间传说
“白将军”为唐朝白氏望族中的一位武将。唐代,以白居易为代表的白氏家族名人辈出,功名显赫,于是决定由“白将军”出面,在白氏祖籍地太原府阳邑风水宝地凤凰山一带修建家祠。白将军选择在被大火烧毁的酎泉寺基础上修建了白氏家祠,以供奉白氏始祖白起秦国著名大将,秦始皇封武安君)等白氏列祖列宗。家祠建成后,各地白氏族人四时祭拜,一度香火旺盛。但是,由于白起曾在长平之战遗址(今高平市)坑杀赵国40万战俘,人称“人屠”,老百姓对之一直耿耿于怀。白氏家族在原赵国阳邑一带公开祭祀白起,遭到当地老百姓的反感和反对。于是,白氏族人只得低调祭祀,使得家祠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维修,最后祭祀活动逐渐消弱,家祠也逐渐废弃了。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庙宇简介
民间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