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项目指的是在国内全日制学习三年,国外学习一年,获得国外大学本科学位。
为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内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中英两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CSCSE)与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SQA)共同将HND 3+1项目引入中国。项目为广大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包括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了在国内接受国际化优质课程的教育机会,为学生和家长节省了昂贵的留学费用。
课程学业规划为:第一年为国际预科课程,强化英语;第二、三年为项目专业课程学习。通过三年的学习,毕业生将具备熟练的英语应用技能,并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的国际化、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
HND 3+1项目具有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术与职业相结合的课程特色,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大学的承认。现有近30所国内大学共计开设
商科、计算机、旅游
酒店管理、物流、工程等5大类15个专业的课程。
目前,三届在校生12000余名,已有8届23000余名项目学生顺利毕业。获得HND证书且成绩达到国外大学要求的毕业生已进入
英国、
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马来西亚、
新加坡、
荷兰等国家的百余所大学深造。部分优秀项目学生国外续本后又进入
牛津大学、
华威大学等世界名校攻读硕士学位。
教学模式
本课程实行的是3+1+1学业规划方案:
本课程学制共分为六个学期,三年制。
第一年采取通用的预科课程学习,以英语学习为主,专业基础课为辅。
第二、三年进行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的教学。按照规定,课程采用中英文授课形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及英文
参考书,学生课业用英文完成。
第四年(国外):可申请英、美、澳等国多所院校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国外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第五年(国外):可申请英、美、澳等国多所院校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国外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
课程的定位
1、针对中国学生量身打造
区别于其他预科课程把国外预科全盘照搬的模式,本项目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参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课程量身打造,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海外的教学方法和社会文化,为成功留学做好充分的铺垫。
2、降低学生出国留学风险
要想成功出国留学,需要学生做好准备的远远不止语言和成绩,如果学生尚未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生活自理能力、外语教学模式、口语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条件,直接到国外读书,可能会遭遇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在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下,部分综合能力欠缺的学生出国后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的例子时有发生。若让学生在国内有一个过渡期,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出国学习的风险。由于项目采用的是国外原版教材,能使学生在留学前就有机会很好的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
3、有效缓解过渡期的落差
国内外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选择国内预科可避免学生因为突然进入完全不同的环境而产生的落差及不适,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语言和学习方法与技巧及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高,完成从中式教育向西式教育的顺利过渡,以避免直接出国留学产生的强烈不适应。(以上内容来源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1项目招生简章)
选择课程的现实意义
节省时间
学生经过4—5年的努力学习,获得
英国大学本科
学士、硕士学位,与在国内取得相对应的学位相比,减少学习时间1—2年。
节约投资:
学生在国内大学学习三年,成绩合格可获得英国高等教育文凭,英语达到要求的熟练程度。通过一年的留学,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再读一年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与在英国留学学习同类课程四年相比,减少学习费用约40万人民币。
快乐学习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完成学业。
精通英语
HND课程使用统一的
英国教学大纲和原版英文教材,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要求的熟练程度是国内三年学习必须完成的首要目标,教学模式采用双语教学,学生必须用英语完成课业。通过三年国内HND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均有质的提高,英语成为中国学生的第二母语。
利于就业
HND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市场需要,并且注重职业与学术的有机结合,拥有国际通用的英国高等教育文凭的HND毕业生将是国际化企业急需的国际通用型人才。
(以上内容来源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1项目招生简章)
课改教学模式
是四川双流某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探索的新的教学高效课堂模式。
“3+1课改”是以“3+1”课堂结构为核心,以三案合一为主要载体,以规范教学双边活动为保障的教学改革活动。“3+1”中的“3”是指“
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和“自检互评‘三个环节。“1”是指“拓展迁移”环节。
“自主学习”这一学习是指在有时间、有空间,有组织、有引导、有检测下的自主预习或自主学习。“点拨归纳”指教师根据学生预习中暴露、遗留和发现的问题,对疑难和重点进行点拨,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自检互评”指学生基本完成本节课的认知和理解任务之后,通过《导学案》中检测部分内容的完成来进行自我或相互的检测评价,这既是巩固强化,也是教学反馈。“拓展迁移”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对旧有知识进行整合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形成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创新教育模式
针对当前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和“重学术轻工程和技术”的现状,提出了“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面向工程为导向、以项目驱动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关键、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了系列的教学改革。按照此理念,为有利于形成“听中学”、“学中做”和“做中学”有机结合的环境,搭建了“实验班+实验室+实践基地”递进的教学平台。在该教学平台上,形成了“3个紧密结合+全面
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要求对接,培养出校企无缝连接的“零适应期”优秀本科生。
培养目标
⑴培养在嵌入式系统技术领域具有较强
工程技术能力的“零适应期”本科生;
⑵培养在
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优良素质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
⑶通过实施创新素质教育与后续教育,为学生今后成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要实现上述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必须克服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脱节”的弊病,形成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面
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搭建“实验班+实验室+实践基地”递进的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要求对接,培养出校企无缝连接的“零适应期”优秀本科生。
“3+1”创新教育通过
产学合作的办学机制,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确保其与产业需求的一致性。它将这种要求反推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通过每一门课,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产业对能力的要求,以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
在教学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及学生的能力培养为评价尺度,促进“教与学紧密结合”、实现“教的好和学的好的完美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完美融合”。
根据“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工程教育创新理念,“3+1”创新教育的教学体系从大一开始就严格按照“3+1”
高校联盟制定的四个阶梯培养规划,培养优秀
工程技术人才。
如果说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课程为层次传授知识,就像用砖块建房子,“3+1”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驱动、能力为目标,框架式结构建大厦。通过工程项目的融合,将一个较为精确的专业知识系统框架立体的展现在一群初学者面前,从而改变了学生学而不知所用,学习为了考试,考完不用、考完就忘的现象;学习无目的、被动学习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学习。
通过工程项目的嵌入,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绚丽多彩的就业前景,如:
工艺工程师、现场工程师、PCB设计工程师、品质管理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单片机工程师、FPGA工程师、
集成电路工程师、WinCE软件工程师、
Linux软件工程师、逻辑电路设计工程师、模拟电路设计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销售工程师、市场工程师、
自动化仪表工程师、
过程控制工程师、
数控系统工程师等。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和专长进行选择,进而进一步转化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不想学到想学,从兴趣不大到兴趣大增,从老师、家长要我学,彻底变成我要学、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