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寨村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下辖村
合寨是广西宜州区区一个比较偏远的山村,位于宜州、柳江区忻城县3县(区)的交界处,全村有12个自然屯1052户,人口4398人,其中壮族占95.3%,70%为山地。这里是中国“村民自治”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当年就产生于原合寨生产大队的一个自然村——果作屯,合寨因而被称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
宜州市合寨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村民首创了村民自治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被称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被载入史册。
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历史沿革
1979年,合寨的农民自发地将田地分到农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原来的生产队也成了空架子,社会矛盾也多了。在这种情况下,1980年1月,在果地屯(自然村)原老支书蒙宝亮、老党员蒙正昌、蒙正奉、蒙光新等人的主持下,召开了全屯户主会议,选举蒙光新为村民委员会主任,同时制定了“村规民约”(至今仍保存有原始记录)。果地村委会是迄今发现的全国第一个有正式记录为依据的村民委员会(后按规定改为村民小组),也是首个利用村规民约进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村委会,蒙光新则成为全国第一个由村民自选的“村官”。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发生了两次意义深远的历史性变革,一次是“包产到户”,另一次就是“村民自治”,其中村民自治的重点在于制度上的创新。从合寨村开始萌芽的民主制度,如选举方法、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年终报告制度等等,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当中的重要内容。
此后,宜山、罗城各地纷纷效仿。作为中国农民创造的一种基层民主体制,它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民政部等迅即派出工作组进行实地考察,充分肯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民的创举。1982年12月,重新制定的《宪法》中,确立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正式认可了村民委员会的合法地位。
政治生活
“议事会”即“村民代表会议”,是1982年成立的,由村民代表推选曾担任乡村干部的有威望的老人、参政议政能力强的党员以及部分现任村干部组成。村里重大事情必须通过“议事会”讨论研究。作出的决定,经村民会议通过后才提交村委会办理。“议事会”每个季度开一次,2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
2003年,合寨村集体林场因管理不善,出现了“只砍不种”的现象。当时,合寨村村委会提出:将林场卖给个人,用拍卖所得资金为各屯修路。“议事会”对此进行讨论时,多数人表示反对,认为林场是集体财产,不能轻易放弃,而应收归村委会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让全村人得到长久的利益。最后,村委会执行了“议事会”的决定,如今,合寨村1850亩的集体林场每年为村里创收10多万元。
每年初,合寨村的村民们总会汇集到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争相观看最新公布的“政务公开”、“民主管理”专栏墙报。
合寨村的村委会允许村民按程序查看村里的账目,要求村干部如实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村委会还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敏感性问题,村里重大建设项目定时向村民公开。
记者看到,合寨村委会设立的村务公开专栏,密密麻麻占了几个墙面,内容包括财务公开、村民自治事务公开、协助上级的政务公开、村民意见征询与反馈情况公开等。群众称之为“明白墙”。村民蒙胜同表示:“我最关心村里面的财务开支,每一笔开支,都可以在‘明白墙’上看得到。”
发展现状
这些年来,通过实行村民自治,合寨村解决了村里用电、用水、校舍修建、硬化道路、水渠、安装闭路电视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今,全村有九成以上的农户安装了闭路电视,七成以上的农户住进了钢混结构的楼房。村民年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57.83元提高到2007年的3050元。村里还投资50多万元,兴建了老年人活动中心、五保新村和村委会办公楼等一批新的活动场所。
据现村委会主任韦向生介绍,村民之间有小矛盾小纠纷的,再不会像早些年一样“用嘴巴和刀棍解决”,而是主动地找村委会调解。
如今,在合寨村各项硬件设施逐渐完善的情况下,村委会也越来越注重发展村民素质文化教育,并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力求提高村民的各方面素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政治生活
发展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