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缵(1553—1616),字子孝,一字介石,为
吴百朋之长子。史料评论他“为人动中绳尺,燕私无破倚容”,是一位为人称道的正直君子。
明万历十三年(1585),吴大缵33岁,以《戴记》得中顺天乡试第四名。皇上传谕将吴大缵的应试文章列为
范文,四处传扬。冢宰杨魏、司马王遴见了,也大为赞赏,其钦慕之情溢于言表。
吴大缵52岁时,曾赴京应试,结果名落孙山。宗伯冯有经曾劝吴大缵参加“中秘”之选,以便等待时机,谋个一官半职。吴大缵不为所动,以侍奉老母为由辞归。返回故里后,吴大缵清心寡欲,闭门读书,潜心学问。
学使周延光在
婺州任职时,与吴大缵相交甚厚,常与同僚们议论,并赞叹说:“义乌吴孝廉(大缵)实在难得,
南州徐稺也不过如此。”随后亲书“真孝廉”匾额,并亲自送到吴大缵的家中,以示褒扬。吴大缵救人困厄,博得众乡邻的赞誉。有一老者去世,家贫无资安葬。吴大缵闻讯后,既出资,又让出一块坟地,帮助死者人土奉安。又有暗中移动界碑,侵占他家土地的,吴大缵泰然处之,并以德报怨,慷慨捐赠,让对方惭愧不已,主动归还侵占的土地。
万历二十九年(1601),义乌发生灾荒,饿遍野。吴大缵舍财赈济灾民,使方圆数十里的灾民能够化险为夷,度过难关。有一次,一股外地流窜盗贼到义乌抢劫,他们对吴大缵为善早有耳闻,相互告诫说:“这是吴公之乡,不可犯也!”于是秋毫无犯,悄然远遁,使这一带百姓免受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