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垣一雄
日本天皇钦定的第一国手
板垣一雄,日本武术界的第一国手,身高一米八几,重约200磅。他在日本武术界三夺金牌,被授予“大正天皇特级勋章”,被誉为天下第一。他效力于日本大正天皇,是一位具有崇高地位的武士道大力士。
历史写照
真实故事:中国人是不可欺辱的!
日本国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入侵中原地区,就连民间武术也要波及,梦想在中国称霸武林。日本大正天皇派了一个武士道大力士板垣一雄到中国,指名道姓要与中国国术大师孙禄堂比武。
1923年日本武士道大力士板垣奉命来华,寻孙禄堂比武,并声称要以其硬功撅断孙之右臂。当时孙禄堂已年逾花甲,但其功夫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地。孙禄堂身材瘦小,并又遭丧子之痛,但为振国威,凛然应战。孙禄堂在自家堂屋接待了这位体态肥大的不速之客。
赛前言明,两人平臣地面,发号始得交手。口令既下,孙禄堂先用顺化点穴之法,点击板垣腹部,使其强力盛而不能速发。而后,即以“鲤鱼打挺"之势,猝然跃起,继之施以闪、展、腾、挪之法,使这个粗野的庞然大物简直无用武之地。最后,板垣恼羞成怒,象野猪般狂吼乱叫,一向孙禄堂胸部撞来,孙禄堂略加闪身,使其扑空,只听砰然一声,书架倾倒,板垣的大半个身子被埋于书堆之中,状极尴尬,只好认输。
事后,板垣愿出二万元让孙禄堂安家,请其赴日教拳。孙禄堂断然斥曰:“莫说二万,即二十万亦不教日人!”并教翻译转告,此番只不过略施小技,给其一点颜色看看,中国人是不可欺辱的!
交手实例
如果追踪一下近代偏史,可以发现在民国初年常有一些中原地区武林高手打败来华挑战的外国拳师高手,下面列举一些例子:
车永宏(1833—1914,形意),胜日人坂三太郎,1888年,天津市
霍元甲(1869—1910,迷踪),胜日人某,1910年,上海市
韩慕侠(1867—1947,形意),胜俄人康泰尔,1918年,北京;
王子平(188l一1973,查拳、弹腿),胜俄人康泰尔,1918年,北京;胜美人阿拉曼、德人柯芝麦,1919年(?),青岛市,胜日人佐藤,1919年(?),济南市
陈子正(1878—1933,鹰爪),胜美人某,1919年,上海;胜英人某,1922年,新加坡
孙禄堂(1861—1932,形意),胜日人板垣一雄,1921年,北京;一次胜6名日本武士,1930年,上海市
佟忠义(1879—1963,六合),胜日人山井一郎,1925年,上海;
杨法武(跤术),连胜3名日本柔道高手,1930年,东京
马金镖(188l一1973,查拳),胜美人麦克鲁,30年代,南京;
王芗斋(1885—1963,意拳),胜匈牙利人英格,30年代,上海;胜日人八田一郎、泽井健一,40年代初,北京;
蔡龙云(1928一2015,华拳),胜俄人马索洛夫,1943年,上海;胜美人鲁索尔,1946年,上海市
交手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年打败国外拳击高手的中国武术师的特点:
1.年纪:他们大多是在40-50岁的人了,甚至是将近60岁的老人了。这种高龄中原地区武林高手打败外国拳师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轶事。
2.根据当时的报纸报道和目击者的描述。这些外国拳师都是几招之内就被打翻在地,或抛出丈余爬不起来的,没有现在拳击缠斗10个回合的场面。
但往深里思考,就可发现这些中国武林高手的师父大多是原来保镖的武林高手,他们学了一身本领,却面临社会的变革,从军保镖的职业已经没有了,但他们却继承了师辈的搏击武术和武林中人的剽悍精神。可以说是空有一身本领,敢打敢拼,却无处可用。所以一有外国拳师来华挑衅,同道一呼百应,就去打擂台了。
例如韩慕侠(后来在南开大学教授武术),孙禄堂的师父李奎元。如果不是时代的前进,孙禄堂、韩慕侠他们都可能是以武术为生的(保镖或从军)。与韩慕侠交手的俄人康泰尔被打倒后不服,起来再打,连被三次打飞出去,最后将他在世界各地巡回比赛所得的11枚金牌依约交给韩慕侠,悄然离开中国的。韩慕侠获胜回天津市时,举城轰动。
民国初年的武术高手可能是清末遗留下来的最后一批真正的高手了。以后由于武术不能混饭吃,学武的人就大大减少,所以今日已经看不太到清末民国初年那些正在 消逝的武林高手了。
这些武术高手的特点是能发内力将对手抛出一丈左右,这种发内力将对手抛出一丈左右的武术技巧是西洋拳击和散打搏击中看不到的景象,是中国武术尚未外流的精华。形意八卦拳尤其精于此道,民国初年(抗战前)办的国术馆中以这2派的拳师人数占多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全国不讲生死的比赛中获胜者较多。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写照
交手实例
交手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