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英文:Prolactin,简称:PRL),又称催乳素、促乳素,是一种由
垂体前叶腺嗜酸细胞分泌的
蛋白质激素,属于促乳素/生长激素/胎盘促乳素类,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泌乳素是单链分子,6个
半胱氨酸残基之间形成3个分子内二硫键。
泌乳素的分泌,既受到
下丘脑促乳素抑制因子(PIF)与促乳素释放因子(PRF)及其他激素的调节,又能通过短环路反馈进行自我调节;但与所有其他垂体激素不同的是,下丘脑对其分泌的调节主要是抑制性的,而不是刺激性的,故对下丘脑控制的破坏会引起泌乳素分泌的增强而不是降低。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小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泌乳素,而大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多巴胺则可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另外,泌乳期间、
发情周期、
交配、
妊娠和
昼夜节律都对泌乳素的分泌有一定影响。在垂体前叶细胞、
下丘脑轴突末端、
胎盘、羊膜、
子宫、
乳腺和
淋巴细胞中都能检测到促乳素。
泌乳素对乳腺的作用包括乳腺的生长和发育、乳的合成、乳分泌的维持等。泌乳素具有一定的促黄体作用,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渗透压平衡和血管生成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雄性在睾存在的条件下,泌乳素促进前列腺及精囊腺的生长,还可以增强促黄体素对间质细胞的作用,使睾酮的合成增加。泌乳素能增强母畜的母性行为,如舔仔、哺乳和护仔行为,禽类的抱窝性,鸟类的反哺喂行为,家免的脱毛和造窝等待分娩等。
泌乳素是由位于腺垂体后侧位的泌乳
细胞所分泌的一种
蛋白质类激素,由199个
残基构成的含3个二硫键的单链蛋白,具有一个由4个反向平行的α螺旋构成的结构。泌乳素还可在人体多个器官生成,不同类型产泌乳素细胞均表达泌乳素受体,泌乳素受体在许多组织中表达,其中肝脏、
乳腺、
肾上腺和
下丘脑的表达最多。受体的表达受循环血中泌乳素和
类固醇激素的影响。人的泌乳素cDNA由914个核苷酸组成,包含1个由681个核酸组成的
开放阅读框,编码227个氨基酸的泌乳素
激素原,去除1个含28个氨基酸的单肽后,即成为人类成熟的泌乳素。
泌乳素在循环血中有4种不同的
分子结构:小分子泌乳素、糖基化泌乳素、大分子泌乳素和大大分子泌乳素。小分子泌乳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0,占人体血循环中的80%~90%,生物活性和免疫活性最高。大分子泌乳素为多聚体型,相对分子质量为105,生物免疫活性最低,占循环血中泌乳素的1%~5%。
泌乳素的分泌主要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垂体泌乳素细胞分泌PRL受下丘脑传入的抑制与刺激信号之间的平衡和外周血激素的调控,其受到下丘脑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s)和泌乳素释放因子(PRFs)的调节。PIFs有
多巴胺、促性腺激素联合肽、促黑素细胞激素等。作为PRL最主要的抑制因子,多巴胺通过结合到细胞表面2型
多巴胺受体来发挥多种抑制作用,包括降低细胞内钙离子和cAMP的水平,抑制PRL基因表达和释放抑制泌乳细胞的增生。泌乳素释放因子(PRFs)有促
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血管紧张素Ⅱ、血管活性肽等。TRH作用于
垂体PRL细胞上的TRH受体,刺激PRL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PRL的合成和分泌。PRL也能通过负反馈调节对多巴胺系统产生影响。
此外,数种
神经肽、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在某些情况下均可强烈刺激PRL的释放。数种
生长因子如雌激素可提供长效调节,在生长因子中,胰岛素和上皮生长因子能促进其释放,而转化生长因子会抑制其生长。
泌乳素有300多种不同的生物功能,其作用形式有两种:循环激素和
细胞因子。泌乳素的功能是通过与位于质膜和一些组织中的特定高度亲和性受体相结合而引发的。泌乳素与其受体结合形成三聚体导致泌乳素被激活,泌乳素受体激活后,通过两种
信号分子家族,即酪氨酸激酶2(JAK2)和信号传递与转录激活因子家族(STAT)的信号转导作用,将信息传入
细胞核,引起目标基因(如干扰素调节因子1)的转录和表达,从而发挥其泌乳、性腺发育、调节免疫等功能。
男\u003c20μg/L;女
卵泡期\u003c23μg/L;
黄体期5.0~40.0μg/L;
妊娠前3个月\u003c80μg/L;妊娠中3个月\u003c160μg/L;妊娠末3个月\u003c400μg/L(双抗体放射免疫法)。
11岁以下女性(527.00±15.89)mU/L;男性(404.00±15.28)mU/L。青春期女性(436.00±3.76)mU/L;男性(392.00±29.91)mU/L:成年期女卯泡期(366.80±48.9)mU/L;排卵期(687.00±269.60)mU/L;
黄体期449.00±69.80m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