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于1965年3月11日提出的《地地导弹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的一项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要在1965年-1972年八年时间内研制出中近程弹道
导弹,
中程弹道导弹,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及
洲际弹道导弹。
“八年四弹”规划于1965年在钱学森的《地地导弹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求在八年时间内研制出以下四弹,并要求每个型号的射程比前一型号翻一番以上:中近程弹道导弹——东风2号,中程导弹——东风3号,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4号,洲际导弹——东风5号。
可惜的是,该规划并未按照理想中于1972年完成。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导弹事业遭到干扰。导致该规划于1980年才得以完成。因此,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也对参与计划的东风5号作出过点评:“生于乱世,先天不足。”
东风-2短 程弹道导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
战术导弹,1964年6月29日试射成功,1966年装备部队,现已全部退役。
导弹全长20.9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300公里、1500公里(东风-2A)。可携带1500公斤高爆弹头,或1枚1290公斤的威力为2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东风-2A)。东风-2
短程弹道导弹是东风-1的加强版,以东风1为基础的,射程加大弹道导弹,推进方式相同,射程增加到1300公里,可载一枚2万吨当量核弹头。缺点是精准度不高。
东风-3弹道导弹(DF-3)中程地地
战略导弹 中国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1966年12月26日首次试射,1971年5月服役。
导弹全长24米,弹径2.25米,起飞重量64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机动发射,最大射程2800公里、4000公里(东风-3A)。可携带1枚威力为2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3枚威力为5-10万吨TNT当量分导核弹头(东风-3A),命中精度1500-3000米。
东风四号 是中国第一个两级液体中远程地地导弹。第一级以
东风-3弹道导弹为基础稍加修改;第二级为新设计的。导弹全长29 m,最大直径为2.25 m,起飞质量为82 t。两级
推进剂均用红烟
硝酸和
偏二甲肼。第一级
发动机地面推力为1120 kN,第二级发动机真空推力为320 kN。主要解决了发动机高空点火和高空性能试验技术;级间连接和高空热分离技术;长细比加大后的姿态控制技术。东风四号采用捷联式全补偿制导方案,不但有横向导引,还有纵向导引,方法误差小。为提高制导精度,采用静压气浮技术。弹头为一枚300万吨
三硝基甲苯当量的
氢弹。东风四号
导弹的研制成功,对加强中国的战略核力量,掌握多级火箭技术,发展
洲际弹道导弹,发射
人造卫星,开拓空间技术,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东风2号,东风3号,东风4号的自主研制,1980年,“东风五号”洲际导弹拔地而起。三十分钟后,穿越六个时区,成功射入
太平洋,最终实现了我国从中
近程导弹到洲际导弹的跨越。这也象征着“八年四弹”计划的正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