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肢轮虫
长三肢轮虫
长三肢轮虫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特征的生物。它们的身体没有脚,而是带有刺状或针状的突起物,这些突起物可以是肢体状的。长三肢轮虫的角质层非常薄且透明,使得它们的身体能够灵活地弯曲。然而,一旦它们被固定或死亡,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这种轮虫的身体上具有三条能够活动的棘或刚毛,其中两条位于前端,另一条则在后端。此外,它们的下唇没有突出物,而前肢相对较长,通常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
形态特征
长三肢轮虫的拉丁名为Filinia longisela。它们的身体没有脚,而是带有刺状或针状的突起物,这些突起物可以是肢体状的。长三肢轮虫的角质层非常薄且透明,使得它们的身体能够灵活地弯曲。然而,一旦它们被固定或死亡,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这种轮虫的身体上具有三条能够活动的棘或刚毛,其中两条位于前端,另一条则在后端。此外,它们的下唇没有突出物,而前肢相对较长,通常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
生活习性
长三肢轮虫的繁殖行为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当水温低于22℃或者水体透明度高于特定阈值时,它们不会进行有性生殖。对于小型湖泊而言,这个阈值是水深超过95厘米,而对于大型湖泊则是水深超过100厘米。只有当长三肢轮虫自身的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生有性生殖。在小型湖泊中,这一密度阈值是每升水中超过122个个体,在大型湖泊中则是每升水中超过113个个体。研究发现,长三肢轮虫的混合雌性密度只与自身种群密度及整个水体中轮虫的总体密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环境变量如水温、叶绿素a含量、水体透明度等不存在明显关联。同样,长三肢轮虫种群的混合率和受精率也不受水温、水体透明度、叶绿素a含量、轮虫总密度和长三肢轮虫种群密度的影响。长三肢轮虫的有性生殖主要发生在种群增长的早期阶段,混合雌性通过间歇性和多次循环的方式产生后代。最高混合率与最高种群密度同时出现,但最高的受精率却是在种群即将消亡的时候。
参考资料
镜湖长三肢轮虫的有性生殖.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