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是
蜻蛉目、差翅亚目昆虫的统称。包括蜓、蜻2
总科6科(一说为蜓、大蜓、蜻3总科11科)。世界上已知的蜻蜓种类超过5000种。中国约有300余种,以蜓科和蜻科种类比较常见。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有三个单眼,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其咀嚼式口器发达,强大有力。蜻蜓翅膀发达,后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脉也稍有不同。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头部灵活,触角短,腹部细长,足细而弱,上有钩刺。
稚虫短粗,具直肠鳃,无尾鳃。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
水虿”生活在水中,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用极发达的脸盖
捕食,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蜻蜓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中国西南地区有食用蜻蜓的习俗,主要的食用虫态为稚虫。常见的食用蜻蜓种类包括碧伟蜓、
薄翅蜻蜓、红蜻、角突箭蜓、舟尾丝、
闪蓝丽大蜻、
大团扇春蜓、
小团扇春蜓和
赤褐灰蜻等。蜻蜓也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国药用动物志》中记载
碧伟蜓、黄蜻、
猩红蜻蜓、
夏赤蜻、褐顶赤蜻,《中国药用昆虫集成》中记载蓝面蜓和黄绿棘臀蜓等种类,均可入药。中医认为蜻蜓性微寒,无毒,能强阴、止精,亦可壮阳暖肾,具有补肾益精、清肺止咳、解毒消肿等功效。
治阳痿遗精:熟地、
山茱萸、山药各90g,茯苓、丹皮各60g,
泽泻30g,蜻蜓(焙)20只。共为细末,炼蜜为9g重丸。每服1丸,每日2次,开水送下。《
内蒙古中草药》
1、碧尾蜓:又名大蜻蜓、绿蜻蜓。体型大,腹部长达50mm。体色带绿,头部有大型复眼1对,额上具一条宽的黑色横带。胸部黄绿色,胸侧第1及第3上方1/3具条纹。翅2对,膜质,透明。翅膜上常有轻微的金黄色光泽,前缘及翅痣黄色。腹部绿色至褐色、黑色,并有条纹和斑点。
2、赤蜻蜓:又名红蜻、
赤卒。体中型,腹部长35-38mm。未成熟时体黄褐色,成熟时呈鲜红色。前胸褐色,合胸背前方红色、侧面红色。翅透明,翅痣黄色,其上、下边缘厚,黑色,前、后翅基部均具红斑。腹部红色,无斑纹。
3、夏赤卒:又名
夏赤蜻、夏茜、赤衣使者。体小型,腹部长22-25mm。体黄色,胸部褐色,具细毛和黑色条纹。翅透明,翅痣黄褐色,围以黑缘。腹部黄褐或赤褐色。
4、褐顶赤道卒:又名褐顶赤蜻。体中型,腹部长24-26mm。体黄褐色。胸部黑色、褐色、黄褐色,具黄斑和黑色条纹。翅透明。翅痣褐色,翅端具褐斑。腹部红褐色,具褐色横斑和黑色纵条纹,此条纹越在后边的腹节越扩大、色越黑,第8、第9两节几乎全部黑色。
5、黄衣:又名
薄翅蜻蜓、海
蜻蛉。体中型,腹部长29-35mm。体黄色,头部黄色,眼较大,单眼间有一条黑色横纹,胸部黄色,具褐斑。翅甚宽,透明,基部淡橙黄色,翅痣黄色,痣的两端不平行,外端甚斜。腹部黄褐色,具黑斑。
2、《
本草图经》:“蜻蛉,旧不载所出州郡,今所在水际多有之。此有数种,当用青色大眼者为良。其余黄赤及黑色者不入用。俗间正名蜻蜓,而不甚须也。道家则多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