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亮
胡星亮
胡星亮,男,1957年4月生,淳安县人,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话剧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人物经历
胡星亮1974年1月高中毕业;1978年2月-1982年2月,在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习;1982年2月-1985年2月,在杭州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2月-1988年2月,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戏曲学专业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1988年2月至今,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担任教师。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被评选为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原地区现当代戏剧、中外比较戏剧、中国影视史。
主要研究成果
成果综述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专著) 国家“八五”规划项目。该书从戏剧思潮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戏剧的发展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中国现代喜剧论》(专著) 博士学位论文。该书以流派为切入点,从整体上去宏观地把握现代喜剧的发展,并论述其喜剧追求和美学风格。 《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副主编,专著) 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项目。它着重从戏剧理论、思潮、流派和创作诸方面,论述中国话剧所受外来戏剧的影响及其民族化的过程。 《中国喜剧史》(副主编,专著) 国家“九五”新闻出版系统重点图书。该书主要论述中原地区喜剧近千年来史的发展历程及喜剧美学的嬗变。 《中国电影史》(主编,专著) 南京大学影视学专业教材。它揭示了中国电影近百年来的发展线索,分析了中国电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与批评、电影文学创作、导表演艺术诸方面的主要成就、艺术特点及经验教训。 《中国电视史》(主编,专著) 南京大学影视学专业教材。该书反映出中国电视40年来的发展面貌,并论述其在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电视文艺、电视剧、电视教育诸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艺术特点及经验教训。
研究课题
1、《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教育部“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人才”项目(1999—2008)。
2、《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1949—2000》,国家“十五”社科项目(2002—2008)。
3、《中国当代戏剧史稿》(主编之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2—2007)。
4、《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副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99—2003)。
5、《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国家“九五”社科项目(1997—2000)。
6、《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国家“八五”社科项目(1992—1995)。
7、《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1907—1949》(副主编),教育部“七五”重点社科项目(1988—1992)。
发表论文
(1)《论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传统》,《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1期。
(2)《五四戏剧论争及其影响》,《文学评论》1993年4期。
(3)《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史转折》,《文学评论》1995年2期。
(4)《论“国剧运动”的话剧民族化思考》,《文学评论》1998年3期。
(5)《论“第四种剧本”》,《文学评论》2003年1期。
(6)《布莱希特在中国的影响与误读》,《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4期。
(7)《中国现代喜剧发展的启示》,《文艺研究》1989年3期。
讲授课程
胡星亮教授讲授的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戏剧史、影视史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中原地区现代戏剧史论”。
“中国影视史”。
“20世纪中国戏剧思潮”。
电影研究”。
“中国现当代戏剧”(本科班)。
“中国电影”(本科班)。
获奖情况
胡星亮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获得了多项奖励。
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副主编),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999年)。
《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3年)。
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副主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7年)。
《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副主编),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江苏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7年)。
《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江苏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
西方电影理论史纲》(主编),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成果
成果综述
研究课题
发表论文
讲授课程
获奖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