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古镇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辖镇
留古镇是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它位于温泉河东岸,南接阎良康桥,东邻张桥镇,北依刘集镇。留古镇的东西南北宽约7公里,总面积为49平方公里。该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是富平县的农业大镇之一。
截至2020年6月,留古镇下辖12个行政村。根据2018年的数据,留古镇的户籍人口为31,586人。2011年,留古镇的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5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为1.2亿元。
留古镇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闻名。它曾是文帝王建墓的所在地,这一历史事件在当地久负盛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事件已经逐渐淡忘。雷保荣的诗《留古镇诗》描绘了留古镇的古老和传承,但这些历史和故事已经随着尘埃一起消逝。
历史沿革
相传明代中叶,此处村落较多,岁有估衣会,后设月会,集市渐繁,得“留估”之名,俗称留古。
清同治九年(1870年),筑城设镇。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编为义成乡,辖八个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留古区,辖八个乡,后属第三区。
1956年,称留古乡,改属刘集区。
1958年,改为留古管理区,属刘集人公社。
1961年,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改为留古公社。
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留古乡。
1999年12月,设立建制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留古镇地处富平县城东部,东与张桥镇接壤,南与阎良区交界,西隔温泉河与城关镇相望,北与王镇、刘集镇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3千米,总面积4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留古镇地处黄土台区和川道河谷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特征
留古镇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干湿冷暖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快,常有春旱发生;夏季炎热多雨,常有伏旱发生;秋季凉爽湿润,多连阴雨,气温下降较快;冬季天气寒冷,干燥雨雪少。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其中以9月最多。
水系水文
留古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温泉河,自北至东南流经境内,为季节河
自然灾害
留古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大风、低温、霜冻、连阴雨、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大风灾害发生在2011年9月18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留古镇辖大众、西河、贺兰县、三寨、程郑、惠刘、义合、皇甫姓、街西、汝林、街东、高堂、郭乔、孝义市、联合、吕兰、南川区17个行政村;下设11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留古镇下辖12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留在古街上。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留古镇辖区总人口3218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28人,城镇化率2.6%。另有流动人口723人。总人口中,男性16362人,占50.83%;女性15823人,占49.17%;14岁以下3692人,占11.47%;15—64岁25036人,占77.79%;65岁以上3457人,占10.7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92人。
截至2018年,留古镇户籍人口31586人。截止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留古镇常住人口数2582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留古镇财政总收入156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60元。2011年,留古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536元。
2018年,留古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41个。
第一产业
2011年,留古镇农业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业耕地面积6.3万亩,人均1.9亩,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区和陕西省无公害蔬菜甜瓜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留古镇粮食生产40000吨,人均1242千克。其中小麦19250吨,玉米2075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香瓜等。2011年,留古镇蔬菜种植面积2.7万亩,产量38528吨,主要品种有辣椒、茄子等,其中辣椒16668吨,茄子3674吨;甜瓜种植面积0.17万亩,产量7000吨。
留古镇畜牧业以饲养奶山羊、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留古镇生猪饲养量6131头,年末存栏3000头;奶山羊饲养量3万只,年末存栏2.3万只;家禽饲养量8万羽,上市家禽6.05万羽。2011年,留古镇生产肉类696吨;禽蛋227吨,鲜奶702吨;畜牧业总产值0.98亿元。
截至2011年末,留古镇累计造林面积3000亩,其中经济林22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6万株。2011年,留古镇水果种植面积2000亩,产量11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桃等。2011年,留古镇有大型农业机械37台。
第二产业
2011年,留古镇有各类工业企业36个,职工418人。截至2011年末,留古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留古镇有商业网点756个。2011年,留古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2亿元。2011年,留古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亿元。
镇党委、政府全面实施富民兴镇战略,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镇党委连年在全县的年终综合评比中名列前茅。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7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0元。
蔬菜农业产业化
留古是一个拥有3万多人口的农业大镇,如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始终是镇党委、政府认真调研、论证,确定了强基础,调结构、壮特色,扩规模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群众做大做强大棚瓜菜这一传统产业,同时注重杂果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全镇大棚瓜菜面积由过去的千亩,发展到05年的20000亩,由南塬部分村的小规模种植,发展到目前17年村普遍种植,真正使这一投资小、见效快的产业从小做大做强,仅此一项全镇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以上,同时镇党委、政府积极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提供各项服务。一是积极引导群众实施元公害化生产,03年4月顺利通过了省农业厅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二是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资金方面积极协调镇信用社解决发展资金,在技术上加大作务技术技能的培训力度,这些举措深得广大群众的称赞。
2002年在县移民局的大力支持下,镇上在大众村何庄组建设“移民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一个,园区占地200亩,总投资67万元,其中栽植冬枣80亩,红蜜桃65亩,葡萄、李子、车厘子、早红蟠桃30亩,设施大棚栽植金寿杏14棚,现已初见成效,目前全镇共有高标准农业示范园3个。
畜牧业发展方面,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种草兴畜的决定,积极发展畜牧业生产,04年新建种草示范点两个,面积1000亩,建成郭乔村户外养殖业小区一个,新建羊舍30间,饲养奶山羊180只。到目前为止,全镇大规模养殖户已发展到180多户,养殖业已由传统的单家独户饲养模式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抓发展的同时,注重动物防疫工作,组织人员定期对动物进行防疫,全镇所有家畜都分别进行了疫苗注射,保证了出栏家畜的安全。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全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近年来,全镇通过各种渠道共新打机井20余眼,机井总数达到150眼,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积极配合县抽黄指挥部搞好抽黄田间配套工程。目前,全镇水利条件较差的北部各村已完成了抽黄田间配套工作,共投资1870万元的抽黄田间配套工程解决了1.5万亩耕地灌溉问题。2005年镇党委、政府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县抽黄指挥部积极协作,争取到抽黄留古渡槽的建设项目。4月份正式动工,总投资300万元,全长1.4公里的渡槽已于05年9月13日胜利合拢,这一工程的实施,可解决留古南塬2万余亩土地的灌溉问题,深得群众称赞。目前,田间配套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施工。
在人畜饮水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10个村已实现自来水,04年又投资27万元,解决了贺兰县、西河两村3000口人的饮水问题,解决了群众饮用高水的问题。
在乡村道路建设中,镇党委、政府采取向上级争取一些,向群众筹集一点的办法,着力解决全镇各主干道路状况差的局面,经过几年的认真组织实施,全镇道路通行状况有了明显提高,泥结石总里程达到163公里,占全镇道路的82%,得到全镇人民的称赞。
在抓教育教学基础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坚持量力而行,重点解决办学条件,先后投资3400万元,完成了10个村的小学校舍改建工作,新建校舍面积3300平方米,大大提高了全镇的办学条件。
在抓水、电、路、校舍改建的是时,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也积极配合电力、通讯等相关部门,努力改善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截止目前,全镇农网改造工程已于03年完成,电话普及率达到68%,共有电话1800多部,有线电视入户工程正在积极实施中,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提高。
文化
永陵
永陵位于今富平县城东留古镇何家村大众堡北。永陵是元宝炬元宝炬与皇后乙弗皇后和郁久闾氏的合葬陵墓,陵冢高13米,地径约80米,周长230米,占地3886平方米。
清永陵两周王陵地面建筑无存。20世纪50年代初,陵前曾存石碑数十通,神道两旁石人、石马、岩羊、石兽等石像若干。但令人痛惜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修筑贺兰水库、农田基建等过程中多被毁掉修坝砌渠。现陵南200米处,神道西侧仅存石兽獬豸(xièzhì)一尊,其高190厘米,身长193厘米,胸阔72厘米,前侧隐约可见飞翼状雕刻。石兽雕刻刀法古朴简约,是中原地区早期的重要艺术作品,在石兽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东侧的另一獬豸现存于西安碑林石刻馆内。
王建墓东25米处有一残冢,高4米,周长112米,已遭破坏,这座墓的主人是谁,说法不一,有说是文帝妹元明月明月的,有说是废帝元钦的,又说是恭帝元廓。
1992年4月20日,永陵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繁荣,留古镇以保留古衣集贸之风而得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清代的刘恒业,系街西村人,入选翰林院,以绘画闻名于世,现存名作《五猫图》一幅,被后人称为“猫翰林”。近代的刘子范(1897—1968)于1927年捐资创建东壁小学(现留古初中),是富平县新式教育的倡导者。
镇内有文物古迹多处,其中位于大众村的永陵远近闻名,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开发资源。
新时期的留古人建起了富平县最早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全镇各村也建立了社火队,其中孝义村的“卞家龙”享誉省内外,群众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逢年过节热热闹闹。
交通
留古镇境内西(安)韩(城)铁路过境,设有惠刘车站,(北)京昆(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张(桥)觅(子)路横穿东西,由(典)康(桥)路纵贯南北。截至2011年末,留古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千米。
惠刘火车站以地处留古镇惠刘村之南而得名。该站位于富平县城东南12千米处。始建于1970年8月,站区全长1088米。现属韩城车务段管辖的四等站。站区主要建筑有行车室、站长办公室、员工宿舍等,站场设有2股道,承担客货运输业务。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留古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中心17个,农家书屋6个,藏书2万余册。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留古镇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687人,专任教师40人;小学5所,在校生980人,专任教师10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60人,专任教师11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留古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镇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7个,病床30张。专业卫生人员61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留古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7万人次。2011年,留古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0.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9796人,参合率93.6%。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留古镇有体育场地3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15%。
基础设施
交通便利,吝富路横穿东西,由康路纵贯南北,西禹高速公路、西韩铁路穿境而过,惠刘火车站距镇政府4公里,镇内村村道路畅通无阻。
水利发达,镇内南北二塬分别为抽黄、抽渭灌区,交口抽渭灌区八级站十支渠一条,抽水站四处,机井280眼。由荷兰、三寨两大水库,库容350万立方米。全镇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占可耕地面积90%。
通讯快捷,程控电话普及全镇,宽带网接入,移动通讯发达,信息交流畅通快捷,留古人民已迈入信息时代
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逐步建立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保证了全镇近年计划生育工作维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现状,群众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自觉性得到极大提高,2004年全镇计生率达到97.4%,人口出生率6.24%,人口性别比正常,节育措施及时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连续多年计划生育综合考评名列全县前列。
参考资料
富平境内火车站你知多少.富平县人民政府.2021-05-29
统计信息.富平县统计局.2021-07-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系水文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蔬菜农业产业化
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
永陵
交通
社会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体育事业
基础设施
计划生育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