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丽
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女性传统服装
纱丽(Sari或Saree),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是一种用丝绸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衣服。
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曾提到了当时存在着一种绣有珍珠滚边的纱丽,因此,学者们普遍推测,早在五千多年前,印度地区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纱丽的服饰,多为已婚女性穿戴,将其默认为成人仪式的象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许多未婚姑娘在节庆活动、拜庙祭祖时也会穿着纱丽,已无特别严格的区分。
纱丽一般长约4至9米,宽约2米,纱丽布料包括传统的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包缠式和悬垂式是平面剪裁的基本手法,悬垂式又分为前开式和贯头式。穿戴一套完整的纱丽还包括胸衣和衬裙,共三件套,胸衣也称“杰穆帕尔”(Jim Poole),为短小的贴身短衣,可以是无袖,也可以是短袖,领口设计风格不一,视喜好而定;衬裙“贝蒂戈尔”(Beidigeer)则是普通薄棉布,长及地面,不露出脚趾。
纱丽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传承。纱丽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被称为“能裹住女性所有美态的服装”,凝聚了印度古代文化的精华,是印度教典型的女性传统服装。
命名
纱丽(Sari或Saree),梵语意思简洁明了,“一块布”。指一块很长的布匹,没有经过裁剪和针线缝制的处理。
历史沿革
起源
纱丽作为印度及南亚地区女性的传统服饰,其具体起源时间确实已难以确切考证。然而,从印度古代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窥见纱丽或类似服饰的悠久历史。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就明确提到了当时存在一种绣有珍珠滚边的服饰,这种服饰在形态上与现代的纱丽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学者们普遍推测,早在五千多年前,印度地区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纱丽的服饰。
发展
纱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画中就常见身披纱丽的妇女形象。从公元前到现在一直保持原来的样式,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关于纱丽的由来,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小有名气的织布能手,他不但懂得织出精美绝伦的布匹绸缎,而且拥有制作美丽衣裳的绝世技艺,他在长年累月的织布、裁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再满足于寻常的服饰,而想求得新的突破。他在仔细研究女性的体态后,加上自己的想法,织出了一种新型的服饰材料,无需一针一线,只要裹在女性身上,就是一件娇艳动人的衣裳,他将其命名为“纱丽”。
从前,纱丽多为已婚女性穿戴,将其默认为成人仪式的象征,与“女性化”的美感存在着紧密联系。而穿着自如、行动方便的旁遮普省服便成为年轻女孩的首选,比如印度女学生的校服多数为旁遮普服。据说这本是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普通服饰,后来渐渐在其他地区流行开来。不过现在许多未婚姑娘在节庆活动、拜庙祭祖时也会穿着纱丽,已无特别严格的区分。
制作工艺
材料
纱丽的布料主要以丝绸或棉为主在这基础上还可以添加木炭印刷,手绘或刺绣,花纹等。纱丽从服饰类型和面料质地的不同略有差异,棉、纱、丝、布、毛、尼龙和混纺等材质多样,采用织花、印花等丰富方式表现,以质地“轻柔薄爽”为上佳,可以折射出穿着者的社会地位、所在地区以及其他一些信息。丝绸或薄纱等材质越轻软的纱丽可知穿着者阶层越高,加之上边缀以金丝银线的纹样,更显雍容华贵,许多印度女性还以收藏纱丽来体现贫富等级。作为最早种植和运用棉花的国家,印度棉布价廉物美,所以普通民众一般选择棉麻或粗布材质的纱丽。
技术
纱丽编织的方式,颜色,款式的制作方法也非常多。根据其地域,气候,风俗等纱丽的样式也是完全不同的。纱丽布料包括传统的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包缠式和悬垂式是平面剪裁的基本手法,悬垂式又分为前开式和贯头式。不同地区出产的纱丽在其编织、染色和穿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流行地区
纱丽是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
分类
纱丽可以按花样颜色和面料质地来区分。
特点和功能
一些流传许久的风俗也为不同颜色的纱丽赋予了不同意义。比如红色被认为与情感和生育有关,新娘在婚礼上多穿戴红色纱丽,有祈愿前路光明美好之意。婚房上方多悬挂黄色纱丽,母亲在孩子出生7天后也会穿戴黄色纱丽,寓意家人安康、生活幸福美满。而白色则多见于哀悼会或是其他较正式的场合。纱丽的美丽也与其丰富多变的纹样分割不开,印度女子同样追求寓意美好的事物,花草鸟兽常被运用其中,印度教宗教色彩的神话场景也是纱丽纹样的常见主题。由于地域、社会等级和场合的不同,纱丽的穿着也变化无穷,比如褶皱的数量和花样。
意义和影响
纱丽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传承。纱丽也能体现贫富等级,穷人的纱丽大都是廉价的面料,由普通棉布或粗麻制作;有钱人的纱丽多是丝绸或薄纱制作,上缀以金丝银线织成的各种图案花纹,甚至还绣有昂贵的饰物或锦缎,质地考究,感觉穿出了一身的华贵富态。纱丽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被称为“能裹住女性所有美态的服装”,凝聚了印度古代文化的精华,是印度教典型的女性传统服装。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沿革
起源
发展
制作工艺
材料
技术
流行地区
分类
特点和功能
意义和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