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枪杆
木犀科梣属植物
白枪杆(拉丁学名:梣属 malacophylla Hemsl.)是木樨科梣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于石灰岩山地次生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简介
植株:落叶乔木,高约10米;树皮灰白色。芽裸露,密被锈色糠状毛和短茸毛。
枝:幼枝稍扁,近四棱形,密被褐色茸毛,小枝灰褐色,具纵棱,疏被柔毛和短茸毛,皮孔细小,稀疏散生。
叶:羽状复叶长约25厘米;叶柄长2-4厘米,基部不增厚;叶轴上面具窄沟,均密被棕色茸毛;小叶9-15枚,革质,椭圆形至披针状椭圆形,长3-8(-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至阔楔形,稀呈圆形,两侧不等大,近全缘,叶缘略反卷,上面黄绿色,密被棕色茸毛,下面色较淡,密被白色柔毛和黄色绒毛,脉上与叶缘尤密,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7-10对,上面凹入,下面凸起,细脉不明显;小叶近无柄。
花:圆锥花序生于当年生枝端或上部叶腋,长约16厘米,花密集于各分枝上半部;花序梗长;苞片线形,长2-3毫米;花梗细,长约3毫米,与苞片均密被黄色茸毛;花萼杯状,长约1毫米,顶端截平或浅裂而呈阔三角形,微被毛;花冠白色,裂片线形,长约3毫米;两性花雄蕊2枚,伸出花冠之外,花药大,长3-3.5毫米,花丝短,雌蕊长约2.5毫米,柱头棍棒状,2浅裂。
果:翅果匙形,长3-4厘米,宽6-7毫米,中上部最宽,钝头或急尖,稀为凹头,翅甚扁平,下延至坚果中部以下,坚果长约1.2厘米,凸起,与果翅区别分明。
花果期:花期6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石灰岩山地次生林中,为优势种之一,海拔500-1 5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
本种根皮作药用,俗名“白枪杆”。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便。用于膀胱炎膀胱结石小便不利,便秘,疟疾
【用法用量】 3~5钱。
异名:根根药(云南省)。
来源 为木樨科植物白枪杆的根皮。
化学成分 树皮含新宁碱、单宁、树脂、糖类、脂肪等。梣属属植物的树皮中,大多含香豆素化合物。
性味 《文山中草药》:"苦涩,寒。"
功用主治 《文山中草药》:"清热,利尿,通便。治膀胱炎,膀胱结石,小便不利,便秘,疟疾,高烧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