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无垢
柳亚子次女
柳无垢(1914年-1963年)是中国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吴江。她是柳亚子的次女,哥哥柳无忌和姐姐柳无非也都是翻译家。她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委员会秘书长和全国民主妇联国际部联络秘书。
人物生平
民国15年(1926年)到上海市,考入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民国16年(1927年)四一二政变,父亲受到反动派追捕,在黎里赐福堂复辟脱险后亡命日本,同年7月,无垢与哥哥无忌同赴日本。
民国17年4月(1928年)返回上海,继续进上海市大同中学读书,初中毕业得全校第一名,有才女之称。
1931年,与哥哥姐姐合撰《菩提珠》,页首题“献给我们最亲爱的父母亲”,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九一八事变发生,她走出校门,游行、演讲、贴标语、办壁报、宣传抗日,参加上海中学生赴南京的请愿团,与上海站交涉车皮,到南京从下关区步行到中央军校,向蒋介石提出抗日要求,最后被蒋介石派出的爪牙遣送回沪。
民国21年9月(1932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社会系。
民国23年(1934年)夏,她应谢冰莹的邀请,去了福建省。回校后,她加入了校内“现代座谈会”,课余研究文艺、哲学和时政,进行抗日宣传。
民国24年9月(1935年),去美国求学,在佛罗里达州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等地读书,读社会学四年级课程,次年得到毕业文凭。向美国朋友介绍中国的学生运动,宣传抗日主张。
民国25年(1936年),为进一步了解美国社会,她在美国友人的协助下,开始整个夏天的长期旅行,参加青年学生夏令营,进半工半读劳工大学暑期班,到阿肯州、俄克拉何马州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田纳西州等州旅行,接触到美国各地黑人运动、工会和农会的组织状况。其间,应中国人民美国友人社的邀请,赴纽约参加九一八纪念会,会上发表演讲,声色俱厉地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揭露国民党政府镇压学生抗日爱国运动、执行不抵抗主义的残酷现实。
民国26年末(1936年),柳无垢在芝加哥与赵鎛结婚,同时进入斯康新大学研究院。后于1937年4月回国。
1937年9月18日儿子光辽出生。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回国,在上海中华女子职业学校任教。
民国27年1月(1938年)~民国28年8月(1939年)在上海国际劳动工局中国分局工作,任研究员。后赴香港特别行政区任保卫中国同盟秘书工作。
民国28年8月(1939年),由廖梦醒推荐,柳无垢到香港参加孙夫人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工作。在那里,她参加文艺座谈会和时事讨论会,结识了夏衍、胡绳、乔冠华和萧红等文化界知名人士,开始从事笔头翻译。
民国30年12月(1941年)日军轰炸九龙,和公务员一起销毁文件、购买食物、处理保盟善后的工作。香港沦陷后,陪同父亲柳亚子化装撤离至广东省农村,后由东江游击队护送,辗转到达广西桂林。
民国31年9月(1942年),柳无垢到桂林市,在桂林中学高中部任英语教师。为了教好英语,她为学生编写了《现代英语会话》。1944年5月,桂林高中毕业会考时,出现了种种舞弊现象。柳无垢激于义愤,以真名实姓在《大公报·大公园》发表了一篇揭露买卖试题、公开贿赂的黑幕文章,引起轩然大波。
民国33年9月(1944年)转移至重庆市,参与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书译成英文。上海解放后,她与宋庆龄的联系更为密切。
1949年七一前夕,宋庆龄将自己撰写的自由体英文诗,交她译成中文。这是为中国共产党28周年诞辰而写的颂词——后来由邓颖超在七一晚会上代为朗诵(即《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
1949年8月陪伴宋庆龄北上出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期间为她翻译文件和信件。
1949年11月调至外交部政策委员会任秘书长。后在全国民主妇联国际部任联络秘书。
1952年5月仍调回外交部,先后在政策委员会、研究室、新闻司等任秘书科长等职。
1954年后,又得了神经官能症,不时要半休或全休。不过她仍旧坚持参与宋庆龄文集《为新中国而奋斗》的翻译,参与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准备工作,进行美帝侵华史的专题研究,以郑培芳的笔名写了《美帝对台湾的侵略》等书。
1963年11月9日去世,火化后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母亲郑佩宜墓侧,终年仅49岁。
著作
《菩提珠》(1931年与柳无非合写)、《大年夜》《再会》《现代英语会话》、沃尔夫的《裘儿》(英汉对照)、美国萨洛扬的《人类的喜剧》《阿莱罕姆短篇小说集》等,此外,还与柳无非合编有《柳亚子诗词选》。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柳无垢.吴江通.2024-09-2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著作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