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赞(1826-1901),又名梁德荣,祖籍鹤山县古劳乡东便村,出生于
佛山市清正堂街,晚清著名武术家。
梁赞在父亲生前留下的赞生堂药材店中行医,深得病家称道。人们惯称他为“佛山赞先生”。梁赞少年时便喜爱习武,18岁时得友人梁佳介绍,先后礼聘咏春拳术传人黄华宝及少林弟子梁二娣来佛山传技多年。黄华宝辞别之日告知梁赞,既已技成,可在佛山设馆授徒,从中物色人才,为反清复明积聚力量。
梁赞遂于清光绪初在赞生堂内收徒传技,除其子梁璧外,得衣钵真传的有陈华顺、陈桂、梁奇、雷汝济、叶问等。晚年曾回鹤山古劳授徒,后在佛山病逝。其子梁璧到香港经营绸缎店,传技于叶问。李小龙为其曾徒孙。
人物背景
社会背景
佛山一带,地处
广州市西南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人们为求自保,有习武强身自卫的传统。
清代中晚期,佛山手工业受洋货冲击,工人大量失业,社会动荡不安,学武防身成为人们安身立命、互相照应的需要。各行各业都聘请武师传授武功,一些富商巨贾更延聘名师回店授拳,以致各派武馆林立,习武者众。梁赞虽受书香世家熏陶,但在社会的耳濡目染下,加上见义勇为的秉性,使他从小就爱上武术。
家庭背景
梁氏出身于“功同良相”的杏林世家,祖辈从医。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父亲梁志在筷子里(今筷子路) 开草药店“杏济堂”兼医跌打。梁赞少年跟父亲经营草药,阅读中医药典,精通跌打医术、驳筋接骨之技,常有南海、
顺德区、
三水区、
中山市、
番禺区、东莞、广州以至港澳等地病者不嫌路远,慕名前来就医。他还善写毛笔字,常为街坊邻里写街招(广告),因而深受民众爱戴。
人物生平
梁赞虽受书香世家熏陶,但秉性见义勇为,从小就喜欢武术。父亲只好先后重金礼聘多位名师来店教授他各家拳术,为他打下扎实的根基。
18岁时,梁赞由“悦安社”拳师梁锡佳引荐,向前来
佛山市琼花会馆演戏的乐荣华”班小武黄华宝学习咏春拳,又向戏班的红船船工、少林弟子
梁二娣学习“六点半棍法”。在两位名师的栽培下,他掌握了咏春拳和六点半棍的要领,在与各武林门派的比试中屡战屡胜,被誉为佛山“咏春拳王”。
梁赞约于1870年至1890年,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咏春拳从此闻名。
梁赞成名后,主张“妙技不可不传,又不可妄传,品德纯良者方可传授”。为使咏春拳发扬光大,他在光绪初年,把“杏济堂”改名“赞生堂”一面经营药店,一面传艺授徒。亲自教授
陈华顺、卢桂(猪肉桂 )、梁奇(流氓奇)、吕树(大山树)等徒弟。他有五个儿子:
梁璧、梁知、梁春、梁元梁高,除梁元外,都随父习拳,而长子梁壁武艺最好,也最得梁赞喜爱。
梁赞于年近七旬回到古劳在家乡播下咏春拳的种子,一时习武成风。他因人施教,所授拳术的外形与在
佛山市所传略有不同,后人称之为“古劳咏春”,又因身法略偏,又称为“偏身咏春”。传人有黄华三、易英、梁志扬、梁蝉、梁显、劳少权、梁德权、梁广华、梁英等。后来,他惦挂着佛山的弟子和赞生堂的生意,又从古劳回到佛山。
1901年,梁赞病逝,安葬在石湾三友岗附近。
相关人物
父亲:梁志
儿子:梁璧、梁知、梁春、梁元、梁高
师傅:黄华宝、梁二娣
徒弟:
陈华顺、卢桂(猪肉桂 )、梁奇(流氓奇)、吕树(大山树)
传人:黄华三、易英、梁志扬、梁蝉、梁显、劳少权、梁德权、梁广华、梁英等
咏春发展
梁赞的徒子徒孙为发扬咏春拳术这一传统武术而努力耕耘,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咏春拳从它的故土一一中国佛山迅速向世界传播。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梁赞首徒陈华顺和徒孙叶问。陈华顺天生神力,悟性颇高,故得梁赞真传。叶问是陈华顺晚年的关门弟子,又先后师从他的师兄
吴仲素和梁赞长子梁壁,尽得几位师傅的咏春精髓。
20世纪50年代,叶问从佛山移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一直致力于咏春拳的普及和推广,桃李盈门。其门徒更将咏春拳传播世界各地,尤其是他的弟子、功夫巨星李小龙,吸取各派拳术精华,把中国功夫推到世界巅峰,使咏春拳蜚声海外。目前,叶问的徒子徒孙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咏春拳馆,咏春拳已成为国际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拳种之一。
70年代初,叶问故宗师的封门弟子梁挺将咏春拳传扬于世界各地。由他个人所创的“
国际咏春总会”经过40多年来的发展,在60多个国家建立超过4000多个支部,子弟门人近200万。单香港计的门生已逾10万,包括
成龙、
米雪、
莫文蔚、
罗家英、
钟丽缇、
甄子丹、
黄又南(《叶问》、《
叶问2:宗师传奇》中武打演员之一)、
徐天佑等等在内的明星或拜梁挺为师或亲自到香港总馆拜访。
轶事典故
弃文从武
禅城区一带,地处
广州市西南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人们为求自保,早已形成习武强身自卫的传统。
清代中晚期,佛山手工业受洋货冲击,工人大量失业,社会动荡不安,学武防身成为人们安身立命、互相照应的需要各行各业都聘请武师传授武功,一些富商巨贾更延聘名师回店授拳,以致各派武馆林立,习武者众。梁赞虽受书香世家熏陶,但在社会的耳濡目染下,加上见义勇为的秉性,使他从小就爱上武术。父亲一心想他读书成名,所以常禁止他练武。但他却无心仕途,“武性”不改,父亲无可奈何,只好先后重金礼聘多位名师来店教授洪、刘等各家拳术,为他打下扎实的根基。
佛山赞先生
清朝末年,梁赞先生在
佛山市筷子街设“赞先堂”药材铺并做医生。据说医学得自祖传,功夫老到,且有一手好书法。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抡拳动脚。但这人素质斯文,不喜欢那些动作刚猛,吆喝翻滚的武术。不久他遇上了少林派嫡传弟子
梁二娣,结果学到了一套少林拳术,后来又跟
严咏春的丈夫梁博传习技,学了一套与少林传统相反的拳术一一咏春拳。因此,他既懂得少林采用“长桥大马”的“远距离战略”,又懂得咏春采用“短桥窄马”的短距离战略既能运用少林出手猛烈沉雄的技巧,也能运用咏春借力轻柔的技巧;既充分了解少林采用的“四平马”及“后马”能认的“”“前后马”。所以武术超群倒者无数人皆称为
佛山市赞先生。
痛打劫匪
一次,梁赞挑着一担财物同父亲梁志回乡过年行到南海、
顺德区交界一个僻静地方,突然闪出几个身体魁梧、武功高强的歹徒拦路打劫。眼看在佛山积蓄多年的财物被凶徒洗劫一空,梁志心惊胆战,束手无策。猛然间,只见梁赞大喝一声,用一条湿毛巾打落了歹徒手上的刀,左进右劈,三下五落二,就把几个大汉打得落花流水,逃之夭夭。回古劳后,他们用带来的钱建起一所三
开间、二进深的房屋,这间古老大屋现仍保存完好。这件事在
鹤山市、佛山一时传为美谈,梁赞之名于是威震四方。
关门弟子“找钱华”
陈华顺是佛山一个找钱摊的小贩,力气过人,拿三几个铜钱在手中一捏,立时变成两半,人们都称他为“找钱华”。找钱华请求梁赞收他为徒,却被梁言谢绝了。找钱华没有办法,只得每晚在门隙中窥望偷学,但收益甚微,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年后,刚好有一天梁赞先生外出,家里只剩儿子梁春看守,找钱华忽然闯进来,说急着要见梁赞先生。梁春看见这个不相识而又莽撞的汉子,已略懂他的来意,推说赞先生外出远游去了,陈华顺说不信,然后悠闲地坐在梁费平日的太师椅上。这张椅子,平日无人敢坐,这一举动,气得梁春暴跳如雷,于是当场就与找钱华动起手来。
找钱华一交手就把梁春迫得向后倾跌,刚好跌在太师椅上,因用力过猛,凳脚断了,找钱华当即夺门而出,梁春为此事大吃一惊,一来想不到找钱华如此利害,二来凳脚断了不知如何向父亲交代。
梁赞回来,看见断凳脚勃然大怒,梁春被迫向父亲诉说真情,梁赞听后很冷静地说:“此人已偷偷地学到一身功夫,想不到进得如此之快,他这次肇事蓄谋已久,实质上叫我验收他的功夫,拜师罢了,其用心良苦也。”于是叫梁春把找钱华请来。找钱华一到便跪在地上,说明原委,表示决心。后来梁赞便把他收为关门弟子。
降伏黄飞龙
梁赞为了扬名立威,特制备单头木棍一枝,参之以“花",挂之以“红”,将棍悬于“赞生堂”药材店门前,并在长红上写着:“如有人愿作友谊式交换武技及棍法,十分欢迎。倘有人将我手棍击落,赏纹银五十两,能将我打败,赏纹银一百两,若不能取胜,无任何附加条件,可以自由离去。”
当时各地成名的武师,深知梁赞利害,不敢贸然前往。三年过去了,木棍仍无人问津。
第四年夏天,有一个年轻的四川人黄飞龙来到
佛山市,听到这个轰动全镇的消息,他半信半疑。原来他父亲黄锦勋,是峨媚派嫡传弟子,身怀绝技,黄飞龙自小随父学艺,如今已浑身本领。
黄飞龙来到筷子街药材店,梁赞正在议事,见有人来,急忙起身恭迎。
黄飞龙见梁赞一身武士打扮,料他不是自己练武便是教徒,便直道来意。谁知梁赞推脱说今年春己自动取消前议,至于悬赏,实不敢斗胆再言了。黄飞龙听后,认为梁赞畏缩不前,一心在主梁赞一较棍法。梁赞推脱不过,只得应战。
两人交手没几个回合,只见梁一棍扫过来,力很猛,只听得“啪”一声,将黄的棍归到二丈之外。梁即跃腿抡棍,连声道歉。但黄不认输,要求再战。
梁赞微笑着说互相切磋,点到即止,请黄飞龙到后厅休息用茶。
黄飞龙满面通红,汗流浃背羞愤交集,哪里肯走。
梁赞见状,便让店员拿来七个
橄榄,只见梁赞用手掌轻轻一搓,山榄肉已脱得干干净净,然后用两只手指在核上一点一挑。核仁即从一个小洞中取出,
花尾榛鸡在旁边看得眼睛都睁大了。
梁赞围着方台行了一周后,把七个空核逐一钉入台脚上,紧紧入木
两分,然后高举木棍,用棍端点击榄核,一连七响,姿态变化七种,然后掷棍于地。
黄飞龙顿时面色灰白,原来其中六个榄核已点得粉碎,最后的榄核是断开两截,但缀核的茶台并没有半点震动,他这时才明白六点半棍法的利害。
这场表演,使黄飞龙口服心服,他晓得梁赞不与之继续较量实属手下留情,于是俯首作揖,拜倒在地。梁赞急忙请起,从此之后,两人竟成莫逆之交。
服猪肉桂
猪肉桂原是筷子市场的屠工,精搏击拳术,臂力很大,一向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为了耀武扬威,后来索性转行开设武馆。猪肉桂对梁赞的威名深为妒忌,经常想找机会与梁赞见个高低,甚至拼个你死我活。
有一年大年初二,梁赞在家穿戴齐整,尊候客人光临。猪肉桂与他的徒弟睇穿石,一身商人打扮前来贺年,先是说想欣赏一下梁赞的六点棍法,后又要求梁赞表演“沉桥”“标指”“椿拳”“
凤蝶总科掌"等绝技。这时候,梁赞觉察他两人不怀好意,犹豫未决,谁料猪肉桂己脱长袍,在厅堂上拿起一支棍棒,要求讨教几招了。
梁赞见状马上作好准备,两人出门过招。
在比武过程中,梁赞发现猪肉桂果然武功不凡,不想伤害他,最后以“掌化"手法把猪肉桂击到数尺之外,但只用轻力,故无受伤。猪肉桂这时才意识到,梁赞的功夫确胜自己,从此,消除了敌对观念,并拜梁赞为师。
瓦巷提桶
话说有一日,赞先生身穿白长衫,手拿白纸扇,头戴呢绒礼帽,斯文潇洒,风度翩翩经过瓦巷。当赞先生行到瓦巷中间,迎面碰上两个搬运工抬住一大桶(相当现时的大汽油罐)
花生油。油桶外周沾满油污,瓦巷很窄,赞先生停步礼让。谁知这两个搬运工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撞过去,赞先生躲避不及,被油桶弄污了
旗袍,无可奈何苦笑着说:“老兄小心些,弄污件长衫很难洗的。"谁知两个搬运工自恃“大只",放下花生油,粗言烂语骂起来。此时赞先生并不与他们论理,也不恃武艺高强用拳头教训他们。只见他慢条斯理地上前用双手将那一大桶花生油提上瓦巷那用
麻石砌成、高有1米以上的“铺窗墩"。此情此景,顿时把他两人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急忙上前想把那桶
花生油从“铺窗墩"搬下来,谁知汗如雨下仍无法搬下来。旁人见了小声告诉他们:“这位是赞先生,先生把花生油提上‘铺窗墩'.你们已行运了。如果他教训你们,即时要煎皮拆骨呢!"两个搬运工听了急忙上前跪地哀求,赞先生笑着把花生油从“铺窗墩”拿下来。
人物评价
梁赞约于1870年至1890年,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咏春拳从此闻名。将咏春拳术发扬光大,被咏春门人推崇为一代祖师。——炎黄梁氏网
百载风雨,时移世易,但“佛山赞先生”的威名依然不减。《找钱华拜师》《义服猪肉桂》《赞先生大闹城隍庙》等传奇故事,仍在民间流传,一个武功高强、锄强扶弱、行侠仗义的赞先生深印在人们脑中。随着春拳的广泛传播,梁赞已成为泳春拳的祖师爷。——《佛山历史人物录 第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