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耳木属
无患子目无患子科
爪耳木属(学名:Otophora)是无患子科下的一个属。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状,高3米;小枝粗壮,经褐色,有皮孔。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无叶柄,长22-30厘米,叶轴和小叶柄被短绒毛;小叶15-29,第一对小叶无柄,宽卵形,长1.5厘米。着生在叶轴的基部,宛如一对托叶,其余的具短柄,披叶形或狭披针形,长5-7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尖渐尖,基部两侧不对称,两面均有小凸点,上面中脉上被糙伏行毛,侧脉8-10对,较纤细,网脉两面均明显。果序的近顶生,圆锥状,分枝近平叉开;果实浆果状,成熟时红色,近椭圆形,长10-12毫米,光滑无毛,有种子一颗。
分布范围
爪耳木属在全世界分布3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 热带地区海南特产。我国则主要是海南省特有种,见于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附近滨海沙地上。
栖息环境
爪耳木属生于低海拔沙质土壤林间。
下级物种
灌木,高3米;小枝圆柱状,径5毫米,密被锈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2-30厘米,叶轴密被短绒毛;小叶12-14对,坚纸质,第一对托叶状,小,卵形,长1.5厘米,宽1厘米,其余的披针形,长5-7厘米,宽1-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偏斜,上侧楔形,下侧钝圆,两面散生小腺点;中脉在腹面凸起,被糙伏毛,侧脉每边8-10条,距叶缘2毫米处网结;小叶柄极短,被绒毛。花未见。果序顶生,主轴下部有少数与中轴垂直的分枝,果椭圆形,长10-12毫米,宽8-9毫米,平滑,无毛;种子1颗,长8毫米,褐色,种脐圆形。
我国特有,产广东海南岛崖县。生林中。
保护
保护价值
爪耳木属是典型的热带亚洲属,分布中心在加里曼丹岛,中国仅海1种,对研究和论证海南省植物区系与上述地区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爪耳木又是海南热带滨海植被中为数甚少的乔木树种之一,极能耐旱耐脊,应是这类地区较理想的造林树种。
保护措施
爪耳木属一经再次发现,即应通知当地有关部门加以保护,绝对禁伐,并于果实成熟时采种繁殖。种子繁殖。许多无患子科植物种子有不耐贮藏的特点,故宜即采即播。
栽培方法
种子繁殖。许多无患子科植物种子有不耐贮藏的特点,故宜即采即播。
①出苗期要设法提高的场圃发芽率,其具体措施除细致整地、覆盖材料、厚度适宜外,可采用地膜覆盖,既保温保湿,又可避免浇水引起的床面板结。开始出苗后及时揭开覆盖。
②幼苗期苗木幼嫩,宜适当遮荫30d左右;幼苗期有猝倒病发生,每周喷1次波尔多液防治效果较好;到3-4片复叶时(5月中旬-5月底)进行间苗,因主根发达,移苗、补苗时可进行截根,促侧须根发生。
③速生期是苗木生长最快的时期,适时适量追肥可充分发挥苗木的生产潜力。追肥从6月中旬开始,每15d追1次,追肥的N:P:K比例为3:2:1,生长后期停止追N肥,主要追P、K肥,P、K肥配比为2:1,可促进苗木木质化,增强抗性。
④苗期不耐低温,冬季有冻梢现象,在霜降前应做好防范工作,以便苗木安全越冬。
注意事项:目前野生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而言,既要进行保护区建设,加强野外保护,又要进行人工繁育。但必须作到有轻有重,对于各种野生植物资源应加强保护区建设、管理和监测。对于那些在野外已濒临灭绝的物种,考虑其种群在野外生存和延续的难度较大,在加强保护的同时,重点进行人工繁育,包括克隆,种植资源的保存等,并逐步的进行克隆苗的野外移植,以恢复其自然种群。
价值
1. 经济价值
爪耳木属极能耐旱耐脊,是这类地区较理想的造林树种,对研究植物地理、植物区系有科学价值。
2. 观赏价值
爪耳木属灌木,高3米;小枝圆柱状,径5毫米,密被锈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2-30厘米,叶轴密被短绒毛;小叶12-14对,坚纸质,第一对托叶状,小,卵形,长1.5厘米,宽1厘米,其余的披针形,长5-7厘米,宽1-1.5厘米,是美丽的观赏植物。
3. 应用价值
爪耳木属组织培养是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如茎、茎段、叶、花、幼胚等,在无菌试管中,并配合一定的营养、激素、温度、光照等条件,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由于其条件可以严格控制,生长迅速,1-2个月即为一个周期,因此在植物的繁育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下级物种
保护
栽培方法
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