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云,
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学士、
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和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开始担任高校正处职院长或系主任,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
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先后牵头创建社会学本科点、硕士点和博士点。
2005年通过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到中山大学工作,2007年为二级教授,现为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国家高端智库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双聘教授、中山大学城市住房研究中心主任、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暨学术委员、国家规划教材《发展社会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特约评审专家。
1988年开始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此后曾主持国家“985”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高端智库重点项目等十多项重大项目。先后撰写并出版《企业社会学新论》、《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社会学》、《中国社会发展三论:转型分化和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分层》、《
香港社会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穗港住房保障研究》、《中国城市住房分层》等10多部学术专著。在《
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
二等奖、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
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人物介绍
先后获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学士、
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和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3至1984学年度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优秀进修教师。 199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为
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2年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先后牵头创建社会学本科点(1993华中师大)、硕士点(1997华中师大)、博士点(2003武汉大学)和省级重点学科(2004武汉大学)。先后应邀访问
香港中文大学(1994)、
宾夕法尼亚大学(1997)、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0)、
台湾政治大学(2002)和
澳门大学(2006)等高校,1998至1999学年度为香港浸会大学访问教授。
科研成果
刘祖云,
政治学学士,
社会学硕士,
哲学博士。199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先后担任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并牵头创建社会学本科点、硕士点和博士点。2005年通过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到中山大学工作,现为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住房研究中心主任。出版《
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企业社会学新论》、《中国社会发展三论:转型分化和谐》、《
社会转型解读》、《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分层》、《
香港社会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等10多部学术专著。在《
中国社会科学》 、《
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曾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
二等奖、《社会学研究》创刊10周年优秀论文奖等重要奖项。
曾任职务
刘祖云教授先后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1997-2000)和第二届(2001-2005)委员。先后任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1991)、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1992)、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社会学与行政学系主任(1993)、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1997)、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社会学系主任(2001)、以及
湖北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中国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主讲教师、中国社会学年鉴编委会委员、中国社会学文科编委会委员等。
现任职位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住房研究中心主任;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外审专家;《
社会》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社会学年鉴编委会委员;中国社会学文科编委会委员;
学习经历
1999年至2002年 武汉大学 哲学系 博士(在职)
1978年至1981年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系 学士
1983至1984学年度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进修教师
1982年3至6月“武汉社会学研究班”(现华中科技大学)学习
工作经历
2005年至今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至1999学年度 香港浸会大学访问教授
1997年 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993年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社会学与行政学系主任(正处职)
1992年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副处职)
1991年 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0年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
1988年 首次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开始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7年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社会学讲师
1984年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1982年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社会学教师
1978年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77级党分总支委员、7704班学生党支部书记
1976年 武汉市
洪山区建设公社四新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1975年 武汉市洪山区建设公社四新大队团支部书记
教育部第二届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2005)
教育部第一届
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2000)
广东省省情咨询专家(2006—)
湖北省社会学会常务副理事长(2001-2005)
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理事长(1995-2000)
1993 牵头创建社会学本科点(华中师范大学)
十一五期间:主持国家985工程项目研究(pi)主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研究
十五期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研究
九五期间:主持
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研究 主持湖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研究
八五期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研究
七五期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1988)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学原著导读;发展社会学
硕士生课程:社会转型解读;社会分层导论;港澳与内地社会发展比较
博士生课程:社会发展专题研究;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社会学研究;港澳社会专题研究;贫富分化与社会和谐专题研究;住房分层与住房保障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发展社会学(社会发展、
社会转型、社会分层、住房分层)
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港澳珠三角地区经济转型与社会和谐、港澳与内地社会发展)
政治社会学(权力腐败的社会成因、权力腐败的社会制约)
学术奖项
2015年获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
一等奖(第一作者)
2012年获第三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
三等奖(独立完成)
2003年获
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独立完成)
2002年获
武汉大学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独立完成)
1996年获《
社会学研究》创刊十周年青年优秀论文
二等奖(独立完成)
1995年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第一著者)
1995年获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省级著作类三等奖(第一著者)
承担课题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贫富分化与社会和谐:城市居民住房视角的研究》(09ASH001),主持人,2009-2012。
2、
中山大学国家“985工程”二期项目《港澳社会研究》,主持人,2005-2008。
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香港社会弱势群体研究》,主持人,2006-2010。
4、“211工程”三期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项目子课题《穗港两地住房保障研究》,主持人,2009-2012。
5、
澳门理工大学澳门博彩教学暨研究中心项目《澳门博彩业发展的非经济效应研究》,主持人,2009-2010。
6、
广东省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委托项目《城市社区规划与社区建设研究:兼与香港比较》,主持人,2008-2012。
7、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主持人,2010。
8、中共广东省委项目《澳门社团的政治功能研究》,主持人,2009。
学术成果
2005年以来主要学术成果
出版著作(独立撰写或第一著者):
1、《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香港模式及其对内地的启示》,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版。
3、《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分层: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第一著者,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
4、《中国社会发展三论:转型分化和谐》,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8月版。
5、《发展社会学》,主编,高教出版社2006年2月版,国家级重点教材。
6、《
社会转型解读》,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7、《穗港住房保障研究》,独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4月版。
8、《珠三角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刘祖云等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版。
2005年以来的主要学术成果
重要论文:(独立撰写或第一著者)
1、《澳门的贫困援助及其对内地的启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2、《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5期论点摘要。
3、《权力惯习与权力腐败—基于对36个权力腐败个案的研究》,内部发行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4年第6期,公开发行刊物晋阳学刊2015年第3期。
4、《构建权力制约的“天罗”和“地网”》,南方日报2014年9月20日。
5、《住房保障准入与退出的香港模式及其对内地的启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6、《2013年澳门社会研究回顾》,当代港澳研究2014年第2期.
7、《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一个新的分析视角》,晋阳学刊2013年第5期。
8、《关于澳门中产阶层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台港澳研究》2013年第5期复印。
9、《珠三角城市的住房保障及有关问题探讨》,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10、《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广东角色》,南方日报2013年6月1日。
11、《2012年澳门社会研究回顾》,当代港澳研究2013年第2期。
12、《中国城市社会分层:基于2010年广州市的千户问卷调查》,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12年第4期复印。
13、《香港公屋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其对内地的启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6期论点摘要。
14、《香港公屋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内地的启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15、《澳门经济结构与教育结构失衡研究》,亚太经济2012年第5期。
16、《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和谐》,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7、《2011年澳门社会结构与社会福利研究回顾》,当代港澳研究2012年第1期。
18、《保障“有房住”还是“有房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24日。
19、《城市住房的阶层分化:基于CGSS2006调查数据的分析》,社会2010年第5期(以英文形式发表)。
20、《澳门社团政治功能的个案研究》,澳门研究2010年第3期。
21、《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来源比较――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比较研究之一》,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2、《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方式比较――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比较研究之二》,中南民族大学
学报2010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1年第1期复印,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2期摘登4000字。
23、《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内容比较――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比较研究之三》,中南民族大学
学报2011年第3期。
24、《香港社会的失业群体及其社区支持》,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台港澳研究》2010年第3期全文复印,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6期摘登4000字。
25、《香港的贫困及救助: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09年第11期复印。
26、《转型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学习论坛2009年第4期。
27、《老年社会福利的香港模式解析》,社会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杂志2008年第6期摘登5000字。
28、《社会转型: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8年9月8日学科前沿专栏。
29、《社会转型与社会和谐》,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8年9月22日学科前沿专栏。
30、《转型期的失序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8年11月17日学科前沿专栏。
31、《异质与互补:泛珠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初探》,学术论坛2007年第6期。
32、《社会转型期的异质性探讨》,学习论坛2007年第1期。
33、《权力资源与社会分层:一项对中国中部城市的社会分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7年第1期摘登。
34、《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学习论坛2006年第6 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政治学》2006年第9期复印。
35、《如何面对贫富差距》,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7期。
36、《农民工: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特殊阶层》,江汉论坛2006年第 1 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7、《再论社会分层的依据》,中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 6期。
38、《社会转型与社会和谐》,载
澳门大学澳门研究系列丛书之七《澳门社会福利发展:特点与趋势》,澳门
华辉印刷有限公司2006年5月版。
39、《生活资源与社会分层:一项对中国中部城市的社会分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5年第3期复印。
40、《转型期:防止市场化破坏“社会植被”》,广州日报2005年11月28日理论版。
41、《社会转型与二元社会结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2、《社会转型与二元人格结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43、《社会转型与二元组织结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4、《阶层分化的状况:工人是“老大”还是“老八”》,长江日报2005年3月3日理论版。
45、《阶层分化的原因:政治权力是“贬值”还是“升值”》,长江日报2005年3月10日理论版。
46、《阶层分化的趋势:两极化还是橄榄化》,长江日报2005年3月17日理论版。
47、《社会失序: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载《社会变迁与管理创新-中日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4月版。
48、《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湖北日报2005年3月24日。
49、《农民:一个典型的结构性弱势群体》,学习论坛2005年第6期。
50、《“社会植被”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长江日报2005年6月2日理论版。
51、《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特征分析》,载《建设和谐湖北学习读本》,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52、《关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的研究述评》,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6期。
2005年以前的主要学术成果
2005年以前出版的主要著作:(独立撰写或第一著者)
1、《企业社会学新论》,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2、《企业内在社会机制透视》,独著,科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
3、《社会交往新论》,独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版。
4、《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独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5、《组织社会学》,主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005年以前发表的主要论文:(独立撰写或第一著者)
1、《略论马克思的家庭教育思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2、《试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1985年第4期复印,《中国社会学年鉴,1979—1989》(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79页)将此文观点列为中国社会学界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七大观点中的第四大观点。
3、《论社会学中的群体范畴》,社会学研究1986年第3期。
4、《企业社会学对象初探》,社会学研究1992年第1期。
5、《中国都市社会基层居民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之一》,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6期。
6、《中国都市社会基层居民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之二》,社会学研究1988年第4期。
7、《中国都市社会基层居民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之三》,社会主义研究1988年第3期。
8、《社会沟通: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机制》,社会主义研究1990年第4期。
9、《论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及社会意义》,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第2期。
10、《论社会交往与社会发展》,求索1991年第2期。
11、《论社会流动与社会发展》,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理论与与实践》,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3月版。
12、《市场经济与社会交往》,现代文明1993年第4期。
13、《市场经济与社会流动》,现代文明1993年第6期。
14、《论社会开放与社会发展》,华中师大学报1993年第5期。
15、《中国社会流动的现状与趋势》,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6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1995年第2期。
16、《社区建设的“口模式”的启示》,长江日报1997年1月8日。
17、《香港回归的社会价值》,长江日报1997年7月1日。
18、《社会转型: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华中师大学报199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2期。
19、《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华中师大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1999年第1期。
20、《盛世中国都市社会基层组织的历史沿革、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香港浸会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1999年9月于香港
九龙塘。
21、《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11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1999年第6期。
22、《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再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摘登5000字。
23、《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三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6期。
24、《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四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5、《香港与武汉:城市社区服务比较》,华中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0年第5期。
26、《学术评价,远离权力和金钱》,长江日报2000年4月24日求知版。
27、《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探讨》,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3期。
28、《论社会分层的功能》,学习与实践2002年第4期。
29、《再论社会分层的功能》,学术论坛2003年第2期。
30、《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一般规律初探》,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31、《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江汉论坛2002年第9期。 32、《中国社会转型特征再探》,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6期。
33、《社区转型与体制创新》,经济日报2002年5月31日14版。
34、《社区转型与社区建设》,光明日报2004年8月18日理论周刊
35、《社会转型与越轨行为》,长江日报2002年9月3日理论版。
36、《走向市场与走向开放: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标志》,学习论坛2003年第1期。
37、《论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制度化发展》,社会工作2003年第3期。
38、《关于调控贫富差距的一点思考》,光明日报2003年6月25日理论版头条。
39、《调控贫富差距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选择》,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4期。
40、《社会转型与贫富差距: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5期。
41、《转型社会的名与实》,社会学家茶座(第2辑),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2、《如何面对贫富差距》,社会学家茶座(第5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3、《中国社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探》,学术论坛,2004年第1期。
44、《“社会科学研究”是名副其实的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2期。
45、《阶层分化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探讨》,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04年第4期复印,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4期摘登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