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镇,隶属于
洛阳市伊川县,位于伊川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12°17′9″~112°25′16″,北纬34°25′16″~34°32′21″,东临
平等乡,西毗宜阳县,南接鸣皋镇,北连
鸦岭镇。该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为12.1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10.45千米,总面积6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该镇下辖23个行政村,全镇共10736户,51000余人。镇政府驻地侯村。
高山镇,1965年为高山公社;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2010年1月13日,撤乡建镇。该镇于2018年获得“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乡镇”。
2021年,高山镇立足丘陵地区土壤通气、富、钙质高等优势,将中药材种植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产业进行集中培育和打造。务工村民通过务工、地租、效益分红获得收益,人均年收益可达12000元左右。
历史沿革
1949年,属鸣皋区。
1958年6月,属鸣皋公社(当时叫高峰公社)。
1959年7月,从鸣皋公社分出属宋店公社。
1962年3月,置坡头公社。
1965年2月初,改为高山公社。
1975年8月,从中划出常川、岭等10个大队归常川公社。
1983年12月,改高山公社为高山乡。
2009年12月,高山乡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高山镇辖23个行政村:侯村、郑村、谷瑶、魏庄、方沟、王中洼、坡头、常海山、刘庄、闫洼、高东、坡头寨、
湖南省、穆店、增花营、张村、高山、洞子沟、晁沟、草场、贾村、黄村、金沱。
截至2020年6月,高山镇辖2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侯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山镇地处
伊川县西南部,东邻
平等乡,南接
鸣皋镇,西毗邻
宜阳县,北连
鸦岭镇,行政区域面积63.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山镇境内从西向东大部分地区被沟、河切割成丘岭。海拔219—451米,最高峰位于丫口山顶,海拔451米,最低点位于泊阳湖区,海拔219米。
气候特征
高山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4.5℃,1月平均气温1℃,极端最低气温-15℃;7月平均气温26.2℃,极端最高气温41.9℃。年均降水量568毫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0℃以上日温的持续日数为309—314天,积温5126—5132℃,10℃以下日温的持续日数211—216天,活动积温4507℃—4535℃。20℃以下日温的持续日数110—112天,活动积温2780℃—2781℃。日照时间长,年平均2294—2346小时,日照率52%—53%。
水文
高山镇境内河道长15千米,较大的河流是
银河系。1953年起,先后在银河上游修建了建设、洞子沟、银河、增花营等4座小型水库;2011年,宁夏军区在该镇泊阳湖区抗旱打井10眼。
自然灾害
高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风灾、暴雨、暴雪等。旱灾比较频繁,当地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自然资源
高山镇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石灰石、
瓷土储量较大。其中优质原煤已探明储量达6000万吨、石灰石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862.1万立方米。耕地面积6.4万亩。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高山镇总人口5127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7万人,城镇化率13.7%。另有流动人口6769人。总人口中,男性27110人,占52.9%;女性24160人,占47.1%;14岁以下8199人,占16%;15—64岁3.79万人,占74%;65岁以上5127人,占10%。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6.05‰,人口死亡率6.0‰,人口自然增长率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13.80人。
截至2018年末,高山镇户籍人口为5231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高山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135.7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5.7万元,比上年增长5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50.3万元,增值税72万元,企业所得税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46元。
2018年,高山镇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3个。
第一产业
2011年,高山镇完成农业总产值3.2亿元,农业增加占生产总值的32%。2011年,生产粮食2.7万吨,其中小麦1.1万吨,玉米1.6万吨。
高山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4万头,年末存栏1.5万头;牛饲养量1.1万只,年末存栏0.7万只;家禽饲养量27.0万羽。
第二产业
高山镇初步形成了以水泥、陶粒、煤炭、陶瓷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高山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9%。拥有工业企业43家,职工285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第三产业
2011年末,高山镇有商业网点35个,职工139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城乡集贸市场8个,年成交额5.2亿元。
第四产业
2011年末,高山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
社会
社会事业
在农村教育方面,全镇有初级中学4所,小学24所,在校学生达7108人,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了“两基”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镇卫生院和23个村级卫生所进行了设施配套改善,村村有医疗合作组织,村民新农合参合率达95%。民生得到切实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33.5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改扩建,目前,床位105张,入住95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3.1%。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
医疗保险等
社会保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获得长足发展。通过着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镇公民综合素质、文明程度、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省、市、县级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蔚然成风,干群学科技、用科技热情高涨。依法治镇、依法治标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依法行政、依法行事已成为干群的自学行动。勤劳、智慧、勇敢的高山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勤劳兴业、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推动着高山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目前,高山镇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今天的高山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明天的高山必将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高山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780人,专任教师63人;小学27所,在校生4480人,专任教师20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所,初中在校生1183人,专任教师10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390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高山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3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8户;各类图书室31个,藏书20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
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84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入户率73.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高山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门诊部(所)23个;病床7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5张;固定资产总值49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23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
执业助理医师30人,注册护士17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4万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7%。
社会保障
2011年,高山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23户,人数1933人,支出218万元,比上年增长18%,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1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0万元,比上年增长27%。社会福利费1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敬老院1家,床位82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58人。有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4.8万元,使24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711万人,参保率9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高山镇有邮政局1个,代办所23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2300份(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2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927户,电话用户普及率46%;移动电话用户1.8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921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高山镇有深水井2眼。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6000米。
2011年末,高山镇有变电站1座。
2011年,高山镇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
交通
高山镇境内有丰鸣路、平白路、古马路3条县级道路。
文化
地名由来
高山镇因村四周高峰叠翠,山峦起伏得名。
文物古迹
高山镇境内文物古迹主要有大觉寺、晁沟村秦楚古道
大石桥市等。
美食特产
高山镇特产有刘庄棉花、穆店铁器、编织、
坡头区蚊香、金呼沱石雕等。
公益助学
闫洼小学助学活动
2016年7月20日,一篇名为《山里娃的“中国梦”你愿意做他们的圆梦人吗?》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伊川县高山镇
闫洼小学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晴”吸引了热心人士的关注。破旧的校舍,陈旧的
书包,简朴的衣着,一个快写完的铅笔头还在用……这是在闫洼小学校园里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此次公益助学活动的发起人,闫永豹已经多次深入闫洼小学实地调查。正是在这次活动中,他切身感受到了贫困孩子强烈的求学愿望。"我想为他们改变这些,孩子们至少在20年后他们不会说,'我们小时候也是玩泥巴长大的'"闫永豹说。
每一份爱心,都是一片阳光。助学活动发起不久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智在行慈善基金、长宏大爱基金、河南恒辉置业、洛阳东山公益、洛阳大德广告等爱心企业团体为
闫洼小学捐赠了教学设备和物资。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的捐助纷至沓来。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下,闫洼小学校园周围新砌了围墙,新建了厕所,增添了餐厅、
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室内室外进行了装饰,每位同学背上了新书包,学生神采奕奕,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涓涓细流亦可汇聚成河,点滴爱心也能筑起爱的长城。助学路上,相信会有更多的力量一起同行,引领民间公益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闫洼村
在
伊川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的高山镇,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闫洼村。闫洼村共有280多户,近1500口人,耕地约1300余亩。全村以农为主,人均收入偏低,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读书或者出去打工,一年四季,村里都是一群留守儿童和老人守着,这里土质贫瘠,干旱缺水,粮食产量不高,老人们种点地,只能解决吃饭问题,村里的年轻人除了打工能够或多或少的给家里带点钱回来,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