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巨蜥(
巨蜥属 albigularis albigularis)是一种分布在
南非的蜥蜴。它们通常为灰褐色,带有黄色或白色的斑纹,长度可达2米(6.6英尺)。白喉巨蜥是
杂食性动物,会机会性地
捕食各种猎物。这个
亚种被人类作为宠物饲养。
形态特征
白喉巨蜥是非洲发现过最重的蜥蜴,雌雄的辨别对白喉巨蜥来说也不容易,
雄性通常比较壮硕,尾巴根部较肿大。成年的雄性
白喉巨蜥平均约6-8公斤(13-18磅)
雌性白喉3.2-5公斤(7.1-11磅)。较大的成体雄性白喉巨蜥可以达到15-17公斤。分布于
南非的白喉巨蜥因为背上布满黑色带斑,也被称为带斑白喉巨蜥,在三个白喉亚种中,体色算是比较显眼的一种。而
黑喉巨蜥因为喉部黝黑而与其它三个
亚种区分开来。基本上,它们的习性是相同的。
另外白喉
巨蜥属是继
尼罗河巨蜥【华丽巨蜥(已独立)】后的非洲第二大巨蜥(长度) 白喉巨蜥可以达到两米长(6、7英寸),尾巴与身体的长度相等,通常成年的标本为0.85-1.5米。与其他巨蜥截然不同的是 它的脖子与头得长度是相同的,白喉巨蜥的鼻子顶端凸起如同一个方形的盒子(形容头部很钝),分叉的舌头呈现粉红色或者深蓝色,体色通常是斑驳的棕灰色、黄色或白色。
地理范围
白喉巨蜥分布于非洲中部 和 南部,包括
苏丹,吉布地,
埃塞俄比亚,
索马里,加彭,
刚果,萨伊,
乌干达,卢旺达,
布隆迪,
肯尼亚,
坦桑尼亚,
安哥拉,尚比亚,马拉威,
津巴布韦,莫三比克,
纳米比亚,波扎那 和 南非。
栖息环境
白喉巨蜥在干燥莽原疏林区,喜欢躲在洞穴、石缝或树木堆中,以作保护。适温25到30度。
白喉
巨蜥属与多数巨蜥一样,有一定的攻击性,是日行性的地栖蜥蜴,但是具有尖锐的长爪,是比较健壮粗养的蜥蜴,对环境与食物的需求并不挑剔。虽然白喉巨蜥是地栖的,但也经常在树上
捕食或者躲避天敌(同
帝摩尔花点巨蜥不同,树巨蜥平常生活也是在树上的)交配季节,
雌性巨蜥大部分时间呆在树上,如果在地面上遇到捕食者,例如蜜罐,白喉巨蜥会迅速使
喉咙与身体肿胀,给敌人一种庞大的感觉,用尾巴抽击或者猛烈地撕咬对方。在夏天的时候除了中午炎热的时间外,它们一整天都很活跃,白喉巨蜥的食性非常广泛,其中包括:
倍足纲、
蚱蜢、蛇、鸟和蛋、
蜗牛等。尽管是在冬季,白喉巨蜥仍然异常警觉,它们会选择一个中空的树干或者地洞作为过夜的场所。
在非洲的1-2月,也就是雨季,白喉巨蜥大范围的
捕食,7-12月旱季绝食,身体每个月会消耗4%左右的重量。研究表明白喉巨蜥的适应性、消化反应、觅食等习惯类似于蛇类,这种习惯是为了适应间隔长时间没有食物或者度过旱季。研究表明它使用视觉或者嗅觉来区分食物,在非洲白喉巨蜥的主要竞争对手是
黑背胡狼,因为它们有相同的猎物。人工饲养时。UVB不是很必要。维他命
钙粉的补充也可以降到最低量。白喉
巨蜥属因为食量很大,如果不控制喂食量,加上狭小饲养空间的运动量不足,会产生一般巨蜥常见的肥胖问题,可能导致大幅缩短它们的寿命。最好能每天定时让它们出来活动筋骨运动一番。
繁殖方式
雌性每年生产1~2次,在野外每胎可产下50颗卵,十分多产,在人工环境通常只会产下20颗左右的卵。孵化期约4~5个月。初生幼体有时候会有拒食的状况,需要人工喂食,几次之后就会自己进食,以乳鼠为主食,成长到三年以上就可以成年,只要稳定饲养,它们的寿命通常可以达到15年之久。
饲养方法
饲养箱
饲养箱最好是简单和容易清洁的,尤其是用来饲养成年的. 要够大. (例如:订制木柜,玻璃饲养箱)。垫底物 木屑,树皮 (例如:树皮,椰壳碎),砂砾,沙 (例如:
爬行纲沙,钙沙),人造纸屑 (例如:压缩纸粒)。
活动时间
日间;12 - 14 小时直接阳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设备 (例如:紫外光管 5.0,强力紫外光灯)。
温湿度
温度:32 - 35 °C -- 照点 (例如:太阳灯)25 - 30 °C -- 日间 (例如:日用蓝灯)22 - 26 °C -- 夜间 (例如:夜用红灯,红外线发热灯,陶瓷发热器)。
湿度:中至低。
躲藏处
必需,因为它需要一个私隐的地方, 可采用人工洞穴 (例如:
树洞,发热洞穴)等。
喂饲
野外食物 肉食性;蜥蜴,蛇,小型哺乳动物 和 鸟类。
喂饲食物 幼年 应该是 喂饲
昆虫纲 成年 可喂饲
啮齿动物 和 低脂肉类,间中 熟蛋 和 优质罐头粮。
喂饲密度 幼年应每天喂饲; 少年每星期 3 - 5 次;成年每星期 1 - 2 次。
注意 进食时不要把手移近它.另外,食物的大小不应超过头部的三分之一。
繁殖
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