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白渠
中国古代关中地区的引泾灌区
郑白渠是古代渭河平原的大型引泾灌区。
基本介绍
郑白渠是古代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郑国和汉代(公元前206年~公
元220年)白渠的合称,近代陕西省泾惠渠的前身。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十几年后完工。干渠西起泾阳县,引泾河向东,下游进入北洛河,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由于泾水含有大量肥沃的淤泥,灌溉时还可改良盐碱地,故使产量提高到每亩一钟(六石四斗)。郑国渠的建成直接支持了秦国秦灭六国之战的战争。
西汉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引泾水向东,至栎阳(今临潼区东北)注于渭河,名叫白渠。干渠长200里,灌溉面积4500顷,此后灌区称郑白渠。前秦
坚时期(公元357年~公元384年)曾发动3万民工整修郑白渠。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的郑白渠有三条干渠,即太白渠、中白渠和南白渠,又称三白渠。灌区范围主要分布在现在石川河以西,只有中白渠穿过石川河,在下县(今临渭区东北50里)注入金氏陂。唐代初期郑白渠灌田1万多顷,后来由于大量建造水磨,灌溉面积减少到6200顷。当时郑白渠的管理制度在《水部式》中有专门条款,后来历经各个朝代,不断得到修复和发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