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派
同光派
同光派是晚清时期的诗歌流派之一,主张以学宋为主,称为“不墨守盛唐”,而非局限于宗宋。该派名为“同光”,实际上是为了继承爱新觉罗·旻宁咸丰以来的宋诗传统,尽管“同”字所指的同治并不明确,改为“光宣”更为贴切。同光派的创作大多始于光绪中叶及之后,因此同光体指的是光绪、宣统乃至民国后的宋诗派。同光派的重要成员包括陈三立沈曾植郑孝胥、陈衍等,他们所形成的诗体被称为“同光体”。
形成背景
清代诗歌在道光以后经历了转变,宗唐的神韵派和格调派逐渐衰落,而宗宋派成为了诗坛的主要潮流。随着宋诗运动的发展,到了同治时期形成了同光体。与此同时,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启蒙诗人,以及以梁启超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人。此外,复古派也发生了变化,分化出了以王闿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诗派和以樊增祥易顺鼎为代表的晚唐诗派。同光派内部也分裂成了陈三立江西省派、陈衍的闽派和沈曾植的浙派。
形成原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
同光派的兴起正值社会大变革时期,传统的士人思维、文化态度以及成熟的诗体形式都需要改变。
家族文化的熏陶
同光体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这种特征与家族文化密切相关。例如,闽派领袖陈衍在其九岁时便受到哥哥陈书的影响,后者倡导学习浙派诗风,这对陈衍的诗学观点和诗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个人倡导的力量
文学流派的形成通常需要有影响力的人物来推动,否则同光派就不可能从地域性的流派转变为全国性的流派。陈衍自认为是晚清的朱彝尊,致力于开创一派以传世。
地域诗歌传统的影响
同光派的形成也受到了地域诗歌传统的影响。例如,福建省地区从明代开始就有学宋的传统,经过多位诗人的倡导和发展,最终在近代形成了学宋诗风的大盛局面。
文学主张
以陈衍的诗论为例,他提倡宋诗在章法、句法等方面的创新,强调唐宋诗体制上的相通之处,并反对将诗歌简单地分为唐宋两派。他还主张学宋诗不应追求瘦硬苦涩,而是应追求渊雅有味。
评价
同光派的诗人们在诗论中提出了诗人不必参与政治的观点,他们的作品风格体现了“学人之诗”的特点,但在清朝灭亡、新文化兴起的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同光体在辛亥革命后虽然一度繁荣,但因其保守性和部分作者的个人利益考虑,被批评为“涂饰章句,附庸风雅,造为艰深以文浅陋”。随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到来,同光体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参考资料
“同光体”形成考述.中国作家网.2024-10-27
同光体.求闻.2024-10-27
目录
概述
形成背景
形成原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族文化的熏陶
个人倡导的力量
地域诗歌传统的影响
文学主张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