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DP105101),于2003年8月成立,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自成立以来,一直依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业的发展,并在国家、教育部、天津大学和化工学院的支持下,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
机构规模
实验室所在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艺专业”隶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该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第一名。
人员设备
实验室拥有一支由多名学术界知名人士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过程所刘会洲教授和天津大学副校长、化工学院冯亚青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此外,还聘请了何鸣元院士、邹竞院士、包信和教授、韩布兴教授、刘振宇教授、寇元教授、刘洪来教授、胡常伟教授、宋春山教授和刘昌俊教授等作为学术委员。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实验室在学术方向、梯队建设、成果培育与转化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实验室专注于一碳化学与化工、功能化学品及新材料的绿色合成、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的化学加工等领域的研究,并配备了国内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
社会贡献
人才培养
实验室拥有一支年轻且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共有固定成员41人,其中包括20位教授和16位副教授,平均年龄约为43岁。刘昌俊教授成为工艺学科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另有5位教授入选教育部跨世纪或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00名、博士研究生25名、博士后6名,形成了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梯队。
国际合作
实验室主办了多项国际学术会议,并获得了2009年第10届“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Utilization of CO2”的主办权。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国外专家学者访问十余次,并多次参与国际会议。
科研成果转化
实验室注重科研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其自主研发的燃料乙醇成套生产技术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的生产技术均已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实验室承担了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并获得了大量的横向科研资助。
成果与荣誉
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丰硕,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奖项,授权专利50余项,发表了238篇SCI收录论文。刘昌俊教授课题组在催化剂制备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认可,姜忠义教授课题组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杂化膜设计理论领域也取得了突破。
发展规划
实验室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团体的合作,力争在未来3至5年内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并获得国家级奖励,提升国际影响力。
目录
概述
机构规模
人员设备
社会贡献
人才培养
国际合作
科研成果转化
成果与荣誉
发展规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