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乙醇,指体积浓度达到99.5%以上的无水乙醇,是高辛值燃料和汽油增氧剂。
20世纪30年代,燃料乙醇作为汽油添加剂在美国出现,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一些国家得到应用,受到世界各国认可。燃料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反应脱水法、精馏法等。燃料乙醇是可再生液体燃料的代表之一,可补充化石燃料资源,降低石油依赖度,减少
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能有效减少汽车尾气中的PM2.5和
一氧化碳排放。
燃料乙醇是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替代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以及对大气
雾霾污染、水土资源污染控制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产品概述
乙醇指以生物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等途径获得的可作为燃料用的乙醇。燃料乙醇经变性后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车用乙醇汽油。
燃料乙醇生产技术主要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两种。第一代燃料乙醇技术是以糖质和淀粉质作物为原料生产乙燃料乙醇醇。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液化、糖化、发酵、
蒸馏、脱水。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是以木质纤维素质为原料生产乙醇。与第一代技术相比,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首先要进行预处理,即脱去
木质素,增加原料的疏松性以增加各种酶与
纤维素的接触,提高酶效率。待原料分解为可发酵
糖类后,再进入发酵、蒸馏和脱水。
我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陈化粮和
木薯、
甜高粱,
番薯等淀粉质或糖质非粮作物,今后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
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核准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木薯燃料乙醇、内蒙的甜高粱燃料乙醇和
山东省的木糖渣燃料乙醇等非粮试点等项目,以农林废弃物等木质纤维素原料制取乙醇燃料技术也己进入年产万吨级规模的中试阶段。
能源解读
1、
乙醇是自然界难得的一种永远可再生的无限闭路循环的清洁物质。
乙醇和植物(包括粮食)一样,是
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然界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生产乙醇的基本原料,在乙醇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又全部分解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学术的话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为
己糖,六碳糖是
纤维素和淀粉的基本分子。在生产乙醇的过程中,六碳糖中的两个碳转化为
二氧化碳,四个碳转化为乙醇。乙醇做为能源经使用消费之后,又转化为四个二氧化碳回归自然界。这六个二氧化碳分子经光合作用,又原封再合成一个六碳糖,就这样永远闭路地在大自然界中循环。这一科学而又神奇的功能,决定了
乙醇的可再生、资源丰、无污染特性。
另一方面,乙醇又是一个极具兼容功能的物质。它既卫生,又安全,广泛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香精香料领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又是一种优良的化工基本原料,从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到石油化工,都有它不可替代的广泛用途。同时,它又是一种难得的清洁、方便、安全的能源。所有这些特性,造就了乙醇理所应当地成为目前世界上可再生资源研究的重点方向。
能源特点
作为替代品
可作为新的燃料替代品,减少对石油的消耗。
乙醇作为可再生能源,可直接作为液体燃料或者同汽油混合使用,可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依赖,保障本国能源的安全。
作为汽油添加剂
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就好。作为汽油添加剂,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通常车用汽油的辛烷值一般要求为90或93,乙醇的辛烷值可达到111,所以向汽油中加入燃料乙醇可大大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且乙醇对
烷烃类汽油组分(烷基化油、轻
石脑油)辛烷值调合效应好于
烯烃类汽油组分(
催化裂化汽油)和
芳香烃类汽油组分(催化重整汽油),添加乙醇还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汽油的抗爆性。
作为汽油添加剂,可减少矿物燃料的应用以及对大气的污染。
乙醇的氧含量高达34.7%,乙醇可以按较
甲基叔丁基醚(MTBE)更少的添加量加入汽油中。汽油中添加7.7%乙醇,氧含量达到2.7%;如添加10%乙醇,氧含量可以达到3.5%,所以加入乙醇可帮助汽油完全燃烧,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使用燃料乙醇取代
四乙基铅作为汽油添加剂,可消除空气中铅的污染;取代MTBE,可避免对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另外,除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含氧量,乙醇还能改善汽车尾气的质量,减轻污染。一般当汽油中的
乙醇的添加量不超过15%时,对车辆的行驶性没有明显影响,但尾气中碳氢化合物、NOx和CO的含量明显降低。美国汽车/
油料(AQIRP)的研究报告表明:使用含6%乙醇的
加利福尼亚州新配方汽油,与常规汽油相比,HC排放可降低5%,CO排放减少21-28%,NOx 排放减少7-16%,
有毒气体排放降低9-32%。
可再生能源
乙醇是可再生能源,若采用小麦、
玉蜀黍属、稻谷壳、薯类、
甘蔗、
糖蜜等
生物质发酵生产乙醇,其燃烧所排放的CO2和作为原料的生物源生长所消耗的CO2, 在数量上基本持平,这对减少大气污染及抑制
温室效应意义重大。
优点
燃料乙醇是油品的优良品质改良剂,燃料乙醇不是“油”。
乙醇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和
化学特性。燃料乙醇按一定比例加入汽油中,不是简单做为替代油品使用,这种认识和宣传是大错而特错的。燃料乙醇是优良的油品质量改良剂,或者说是增氧剂。它还是汽油的高辛烷值调合组分。它是和中国石油行业在九十年代后期为提高油品质量才开始发展的
甲基叔丁基醚起同样的作用。乙醇的增氧效果比MTBE要好一倍。美国法定的汽油改良剂有三种:MTBE(甲基叔丁基醚)、乙醇和
etbe(
乙基叔丁基醚),2002年,
美国能源部在给中国介绍燃料乙醇使用经验时,还庆幸中国MTBE刚刚起步,就选择了用燃料乙醇来替代的路子。美国走了20年MTBE的弯路之后,又回过头来再走
乙醇代替MTBE的路子。美国的经验教训,可帮助我们更正确的认识燃料乙醇。乙醇汽油之所以可以改善尾气污染,改善动力,根本的原理就是乙醇里所含的内氧,部分地补充了汽油在油缸内燃烧外界供氧不足的问题,另外又较好地解决了汽油的高辛烷值组分问题,“两好合一好”,使乙醇的
物理化学特性得以充分的发挥。知道了这些,燃料乙醇的定位就自然正确了,把乙醇单单做为“油”的概念,会使我们进入误区,大大地折扣了燃料乙醇的功能和价值。
生产工艺
脱水技术
脱水技术是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之一。从普通
蒸馏工段出来的
乙醇,其最高质量浓度只能达到95%,要进一步的浓缩,继续用普通蒸馏的方法是无法完成的,因为此时,酒精和水形成了恒沸物(对应的恒沸温度为78.15℃),难以用普通蒸馏的方法分离开来。为了提高乙醇浓度,去除多余的水分,就需采用特殊的脱水方法。
目前制备燃料乙醇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反应脱水法、恒沸精馏、萃取精馏、
吸附、膜分离、真空蒸馏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等。
发酵法
发酵法采用各种含糖(
二糖)、淀粉(
多糖)、
纤维素(多缩
己糖)的农产品,农林业副产物及野生植物为原料,经过
水解(即糖化)、发酵使双糖、多糖转化为单糖并进一步转化为
乙醇。淀粉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再进一步发酵生成乙醇。发酵法制酒精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预处理、蒸煮、糖化、发酵、
蒸馏、废处理等。
成熟的发酵醪内,乙醇质量浓度一般为8-10%(w)。由于原料不同,水解产物中乙醇含量高低相异,如谷物发酵醪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不高于12%,纤维素可用酶或酸水解,如
亚硫酸法造纸浆水解液中仅含乙醇约1.5%。除含乙醇和大量水外,还有固体物质和许多杂质,需通过蒸馏把发酵醪液中的乙醇蒸出,得到高浓度乙醇,同时副产
杂醇油及大量
米酒。
应用现状
世界
乙醇的66%用于燃料,14%用于食用,11%用于工业
溶剂,9%用于其它
化学工业。发酵酒精作车用燃料有两种方式: 其一是配制汽油和
无水酒精的
混合物——汽油醇,酒精在混合物中的比例最高可达25%。用汽油醇作汽车燃料时,可以利用原有的
G4FG发动机;其二是直接利用酒精作为汽车燃料,这时必需使用专门设计的,具有更高压缩比的
发动机。在这方面,巴西走在最前面。早在1989 年,巴西以
甘蔗、
糖蜜、
木薯、玉米为原料年产发酵
乙醇12Mt以上,几乎全部用来代替汽油,大部分采用第二种方式作为汽车的燃料。从那时起,巴西已经不再进口原油,少量国产原油还可出口,率先实现了汽车燃料的酒精化。目前巴西的乙醇产品中普通乙醇占2/3,无水乙醇占1/3。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唯一不使用纯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国家。
1908年,美国人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纯乙醇的汽车,1930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首次面市,1978年含10%乙醇的混合汽油在内布拉斯加州大规模使用。1990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空气清净法修正案,要求从1992年冬季开始,美国39个CO排放超标地区必须使用含氧量质量分数达2.7%的含氧汽油(相当于添加体积分数为7.7%
乙醇)。目前,美国乙醇生产能力70.78亿L/a,58个乙醇生产厂分布在美国19个州,其主要原料为玉米约占90%,高粱等其他原料占10%。
欧盟每年约生产176万t酒精。1997年只有5.6%用于燃料。1994年欧盟通过决议,给予生物燃料的中试工厂以免税。并在2010年使燃料酒精的比例达到12%。因此一些后续的国家如
荷兰、
瑞典和
西班牙也出台了生物能源计划。
泰国是
亚洲第一个由政府开展全国生物燃料项目的国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泰国成功地开展了
乙醇和燃料酒精项目,这些项目提供了利用过剩的食用农产品的途径,对提高泰国农村几百万农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亚洲第二大酒精生产国。设计的生产能力约为200万t,实际开工率为50 %左右。主要原料
糖蜜每年用量为500万t。印度的酒精有大半用于制做印度香料和各种有机合成。政府对不同用途的酒精收以不同的税率。一度政府暂时停止
食用酒精的生产,导致了酒精产量的下滑。尽管印度的糖蜜资源不够
中原地区在
吉林省年产60万吨和
河南省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分别于2001年9月于2004年开工建设,另外,河南天冠年产30万吨与
黑龙江省华润金玉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改扩建项目已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完成,并在当地开始了乙醇汽油的试用工作。从2001年开始,我国先后在河南、黑龙江开始试用车用乙醇汽油,采取地方立法的手段在试点城市封闭运行。河南先在
南阳市、
洛阳市、
郑州市三市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现已全省使用。2001年消耗了147吨燃料乙醇,2002年消耗了约5000吨燃料乙醇。黑龙江先在
肇东市和
哈尔滨市使用车用乙醇汽油,2001年消耗了127吨燃料乙醇,2002年消耗了约500吨燃料乙醇,目前燃料乙醇需求逐年增加,供需状况良好。经过5年的试点和推广使用,我国生物乙醇汽油在生产、混配、储运及销售等方面已拥有较成熟的技术。截至2006年6月,我国已形成燃料乙醇102万吨年生产能力、年混配1020万吨生物乙醇汽油的能力,生物乙醇汽油的消费量已占到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20%。2006年,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达到130万吨。
2006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超过4.9亿吨,实现三年的连续增产,但粮食总的供求关系还是处在一个紧平衡的状态。玉米这几年的加工能力扩张得比较快,2005年,全国玉米深加工能力已经达到了1000亿斤,实际加工消耗是500多亿斤,2006年加工能力达到了1400亿斤,实际加工也接近700亿斤。深加工对于
玉蜀黍属的消耗也造成了玉米供求状况的变化,带动了价格的上涨。据预测,2007年粮食价格将上涨6%左右,涨幅高于2006年,粮、油等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此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求各地不得以加工玉米为名,违规建设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盲目扩大玉米加工能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燃料乙醇产业是否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成了一个热议话题。
2006年中国玉米产量1.385亿吨,其中饲料用量是9600万吨,3020万吨是工业用量,燃料乙醇所用的玉米量只占工业用量的1/10,玉米总产量的2%多一点。所以不存在争粮的嫌疑。
中国发展非粮
乙醇的可行之路,在于发展用
甜高粱、
番薯、
木薯等原料来替代粮食。纤维法 生产乙醇技术还不成熟,美国计划用6年时间攻克这一技术难关。国内有企业已经实现了用纤维原料生产乙醇,但目前吨成本比
粮食法要高1000多元。
根据《生物燃料乙醇以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以薯类、甜高粱等非粮原料为主生产522万吨燃料乙醇,届时乙醇汽油使用量将占全国汽油用量的75%。
到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年产量可达1000万吨。
其实,可再生能源会议作出的停止在建的
乙醇燃料项目,这只是阶段性的选择,之前,国家出发改委也多次通知,要求新上燃料乙醇项目“刹车”,然而,效果不尽人意。如何破解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发展”与“资源”之间矛盾,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用更长的时间来求解。按理说,食品和
能源经济并不相关,但是目前正在趋于紧密关联。当石油价格上涨时,食品价格也会上涨。据
大连商品交易所公布信息称,国内玉米价格在过去9个月里上涨了近30%,其原因是人们把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所致。
市场方向
尽管目前已有着广泛的用途,但仍是传统观念的市场范围。未来乙醇作为基础产业的市场方向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车用燃料,主要是乙醇汽油和乙醇柴油。这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燃料乙醇市场,也是近期的(10年内)容量相对于以后较小的市场(在我国约1000万吨/年)。美国政府已制定了一个大力发展燃料乙醇的计划,计划到2011年,将汽油中(不包括柴油)的燃料乙醇用量由每年15亿加仑(约450万吨)至少提高到44亿加仑(约1360万吨);
二是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在低温燃料电池诸如手机、
笔记本电脑以及新一代燃料电池汽车等可移动电源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这是
乙醇的中期市场(10-20年内)。乙醇目前已被确定为安全、方便、较为实用理想的燃料电池燃料。乙醇将拥有新型电池燃料30—40%的市场。市场容量至少是近期市场的5倍以上(主要是纤维原料乙醇);
三是乙醇将成为支撑现代以
乙烯为原料的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在未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内,由于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再加上纤维质原料乙醇生产的大规模工业化,成本相对于石油原料已具可竞争性,乙醇将顺理成章地进入石化基础原料领域。在我国的市场容量至少也在2000万吨/年以上。
乙醇生产乙烯的技术目前就是成熟的,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短缺和价格的上涨,乙醇将会逐步进入乙烯原料市场,很可能将最终取而代之。如果要做一个形象而夸张的比喻的话,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石油大亨的形象将在二十一世纪中叶为“酒精考验”的乙醇大亨所替代。
经济效应
燃料乙醇生产,除了它本身的经济性及对农业、能源的好处之外,还有一些明显的关联经济效应。一方面,燃料乙醇有着巨大的环保效应,随着它的推广,可以大量节省大中城市治理空气污染的费用。北京市每年用于治理空气污染的费用需十几亿元,而现在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据环保部门监测,北京市空气污染60-70%是汽车尾气造成的。在其它方面投资治理费工、费时、费资金,尾气污染重点要在“油”上下功夫,只有这样针对性强,效果才好。单乙醇汽油一个措施就可使尾气污染减少三分之一,而需要的补贴值只有1.5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对于石化行业发展来说,燃料乙醇具有巨大的需求又是十分有利的。我国汽油的品质的提高和石化产品(化纤)的发展,目前都受到石油中高辛烷值组分的制约。提高油品质量,需要高辛烷值组分(如重整油),而发展化工和化纤(如聚纤维和苯系化工),也都需要高辛烷值组分。在石油中,高辛烷值组分的量是一定的(一般为石油的6%),双方实际上在争分这有限的资源。由于用于石化和化纤效益远好于汽油,为了满足需要,每年还要专门进口高辛烷值组分原料(
石脑油,每年进口200万吨左右,其价格是石油的1.5倍),包括石化行业后来准备发展的
甲基叔丁基醚,也都是为了解决汽油的高辛烷值组分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已经接受了美国的教训,已经确定了不再发展MTBE的产业政策,那么发展
乙醇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单从全国汽油品质提高所需高辛烷值组分的量来配套发展,用量也是很大的。比如说我们参照美国现行的一些配方,在汽油中只加7.7%的乙醇,也可以加5.7%的乙醇和5%的MTBE混合(均属新配方汽油),年需求量至少在200万吨以上。既解决了高辛烷值组分的紧缺,又节约了大量进口的外汇支出。
使用方法
乙醇汽油的保质期只有一个月。过了保质期的乙醇汽油容易出现的分层现象,在油罐油箱中容易变浑浊,打不着火。
乙醇汽油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非常怕水,保质期短,因此销售乙醇汽油要比普通汽油在调配、储存、运输、销售各环节要严格得多。一般小油站不出售乙醇汽油。
国外情况
巴西乙醇燃料业从未像现在这样引起世人关注: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巴西乙醇储运基地;巴美签署
乙醇合作协议;
日本出巨资投资巴西乙醇厂;
意大利与巴西合作在非洲建设乙醇厂;巴西向
印度尼西亚提供生物燃料技术;“乙醇
石油输出国组织”等等。
有关巴西乙醇燃料的新闻不断引起全球关注,仿佛要在全球刮起一场“乙醇风暴”。
发展乙醇燃料的独特环境
巴西乙醇能源产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巴西历届政府功不可没。事实上,巴西乙醇燃料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巴西独特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巴西已经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在
拉丁美洲仅次于
委内瑞拉,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但40多年前,巴西约90%的石油消费需要进口,是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国家。1975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时执政的军政府下达行政命令,强力启动了
乙醇燃料发展计划。
巴西国土面积达851万平方公里,有牧场2亿多公顷,农田6200多万公顷。除了山地和
荒漠,大约还有1亿多公顷的土地未开发利用。在保证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巴西有条件通过开发新农田来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巴西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大豆、
油棕、花生、
蓖麻、向日葵等
油料作物,仅在
亚马孙河地区,适宜种植油棕榈的土地就达5000万公顷,完全可以形成能源农业的产业规模。
于是,巴西政府通过补贴、设置配额、统购燃料乙醇、调整价格以及行政干预等手段,鼓励民众使用燃料乙醇,并协助企业从
国际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政府还下令在人口超过1500人的城镇中,加油站都必须安装
乙醇加油泵,汽油中添加乙醇燃料的比例均以法律形式确定,对不执行者处以相应的处罚。20世纪80年代中期,乙醇燃料的利用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巴西每年生产的80万辆汽车中,四分之三以上是采用乙醇燃料
发动机的。
但其后十多年间,巴西的国内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军政府被民选政府取代。民选政府取消了对蔗农的补贴,
蔗糖加工厂也从主要生产乙醇改为主要生产食糖。同时,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直线下跌,直接导致巴西国内乙醇燃料供应量急剧萎缩。1990年,
乙醇燃料汽车的销售量几乎降低到零。
不过,有远见的企业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替代能源的研发工作,即便是在乙醇燃料无人问津的年代里。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官员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该公司从军政府开始启动乙醇计划以来,一直坚持乙醇燃料技术的研发工作,从来不曾中断过资金投入。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的巴西
圣保罗州蔗糖技术中心,也一直在开展致力于提高乙醇生产效率的项目,包括研究各种
甘蔗的基因及萃取技术。
巴西科学家又发现了提高
甘蔗乙醇生产效率的新方法。压榨甘蔗时的残留物,以前是作为废物被丢弃的,而现可以利用这些残留物发电,从而节省将甘蔗加工成乙醇所需要的能源。此外,其他副产品可以作为那些种植甘蔗耕地的肥料。巴西科学家还开始种植转基因甘蔗,而这些转基因甘蔗可以更加有效地转变为乙醇。这项技术推动了可抗虫害和抗干旱的甘蔗变种的生产。
此外,巴西最大的甘蔗乙醇生产集团德蒂尼日前宣布,它将从2012年起正式从植物
纤维素中生产乙醇。在实验阶段,德蒂尼每天从植物纤维素中生产100升
乙醇,生产成本是每升25美分,与从甘蔗汁中生产乙醇的成本差不多。德蒂尼计划在5年后能够具备
日产汽车公司5万升
纤维素乙醇的能力。
巴西乙醇再度得宠
本世纪初,国际石油价格开始逐步上升时,巴西乙醇的生产效率已经翻了3番,生产成本也从每升0.6美元降至0.2美元左右。由于巴西大多数加油站仍可为国内不多的乙醇燃料汽车提供乙醇,因此乙醇燃料在巴西的再度推广在经济上变得可行。
2003年,
大众汽车(巴西)公司引进了巴西国内市场上的第一种“灵活燃料”汽车,可以同时使用
乙醇和汽油燃料,结果在巴西大获成功。于是,包括通用和福特在内的其他汽车生产商也在巴西如法炮制。巴西销售的新车一半以上是“灵活燃料”汽车。车主可以自由选择添加的燃料类型,可以是石油,可以是乙醇,也可以是石油和乙醇的混合物。
巴西已具备生物能源的生产规模。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出口国。1976年至2003年,巴西
甘蔗的年产量从1亿多吨增长到3.5亿吨,单位面积产量从每公顷50吨提高到70吨,每公顷甘蔗提炼的燃料乙醇从2204升提高到5500升。
巴西全国有300多家甘蔗
加工厂,燃料乙醇年产量为170亿升,2004年出口19亿升,2005年增加到21亿升,2006年达到30亿升。巴西是世界上能源农业成本最低的国家,每桶生物柴油的成本仅为26美元。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总裁加布里埃利日前在一个研讨会上说,只要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30美元以上,乙醇燃料就有竞争力。
随着各国对
乙醇燃料的兴趣日益高涨,巴西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乙醇燃料生产计划。
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在不久前的一次讲话
中将从事乙醇燃料生产的企业家称作是“英雄”。
巴西农业部长罗伯托·罗德里格斯日前在日本东京宣布,到2013年,巴西计划将乙醇燃料的年产量扩大到350亿升,是年产量的2倍以上,其中约100亿升将用于出口。在未来7年内,巴西的
甘蔗产量将从4.27亿吨增加到6.27亿吨。为了配合甘蔗产量的提高,巴西政府还计划在同一期间新建89家
乙醇燃料生产厂。
事实上,巴西乙醇燃料业在前些年并不景气,很多企业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这次来势汹汹的“乙醇风暴”给这些企业带来了一个大好的复苏机会。投资者对乙醇工业的热衷,使得巴西乙醇燃料企业迅速活跃起来,既吸引了外国直接投资,也促进了其他相关经济部门的增长。
2009年,投资者只要花费相当于工厂一年盈利额的价钱,就可以买下整家乙醇燃料工厂,但即便掏出两倍的价钱,也未必可以如愿。由于新建工厂至少需要三四年时间才能投产,许多投资者更希望尽快收回成本,因此还是宁愿花大价钱,购买马上可以投产的旧厂房。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已有18家工厂被外资收购,年碾磨能力为2800万吨
甘蔗。巴西蔗糖工业联合会官员罗德里格斯认为,按照如今外资投入蔗糖工业的趋势,今后5年内,27家碾磨工厂将被外资收购,年碾磨能力将达7000万吨
甘蔗。
除了吸引外资,
乙醇燃料也吸引了不少国内企业的关注。在这个领域,巴西国内资本主要来自于以前从事过乙醇生产的企业、独立燃料分销商、市政建设部门和其他主要农牧业部门。其中,独立分销商已经买下了10家生产工厂,而其他农牧业部门则是以提供种植甘蔗的土地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的。
乙醇燃料提取自
甘蔗,比化石燃料更为清洁,因此被普遍认为是环保能源。但与此同时,乙醇燃料业的迅猛发展也引起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的担心。他们认为大规模生产乙醇燃料会在社会和环保方面付出高昂代价,造成森林毁灭、粮食涨价,实际上弊大于利且得不偿失。
事实上,种植甘蔗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的迹象已经在巴西许多地方出现。比如
圣保罗州是巴西最大的甘蔗生产地,全国62%的甘蔗出产于此,
乙醇燃料的生产热潮让这个州的土地价格大涨,尤其是离工厂近的地点,适合种植甘蔗的土地价格已经达到2002年时的两倍。
同时,地价上涨也使其他行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如粮食和农牧业,因为它们不得不跟
甘蔗争抢土地。土地市场双月报告显示,甘蔗正在侵占粮食、橙子和牧场用地。而畜牧业更是饱受打击,畜牧业用地从2004年就因为大豆产量增加而损失了不少,如今又不得不为甘蔗让路了。
圣保罗州许多农场主认为,出租土地比自己种地更合算。卡瓦里尼就是其中一个,他放弃种粮食,把自己的部分土地租给一家蔗糖和
乙醇生产工厂。卡瓦里尼说:“我厌倦了每年自己先付钱种庄稼,年底再计算回报。现在我出租土地,收入比以前更好。”
由于圣保罗州土地有限,很多种植者开始向相邻的
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州和帕拉那州扩展土地。当地政府担心,
甘蔗产量的增加,必将影响这些地区其他农业生产的发展。巴西著名环境保护者、前国会议员法比奥·菲尔德曼说,“甘蔗种植园的面积过于庞大,这种单一的种植状况会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局部引用)
尽管在生物燃料方面拥有领先优势,但由于大片森林遭到砍伐,巴西仍是全球第四大
二氧化碳排放国。有关专家认为,肩负减缓全球升温趋势使命的
乙醇也有“黑色”的一面。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乙醇的需求激增,
地球变暖趋势可能不减反增。
生产商为获取乙醇,必将占用农业用地,大规模种植生产乙醇用的农作物。一旦无法更多获得农业用地,利润的驱使可能会使亚马孙热带雨林、大西洋热带雨林和许多珍贵草原、林地受到侵犯。这些土地上的树木每年原本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而牺牲它们换取乙醇,实际上得不偿失。
此外,乙醇所起的环保作用还会被诸多因素冲淡。种植生产
乙醇用的农作物需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农场还需使用汽油驱动农业器械运作,这些实质上都涉及化石燃料的使用。另一方面,一旦全世界把生产能源的目光投向农作物,农作物最基本的功能将受到挑战,贫困人民的饥饱也将受到挑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在访问巴西期间强调,巴西和美国领导人建立的乙醇联盟存在环境风险。他说,如果巴西政府保护不到位,一旦国际市场对乙醇及其他生物燃料的需求增加,就可能威胁
亚马孙河地区的
雨林。虽然如今
甘蔗在亚马孙地区的种植面积还很小,但对
乙醇需求的增加有可能推动甘蔗种植者进入亚马孙地区,从而对亚马孙地区的雨林保护构成新的压力。
对此,
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说,巴西政府会尽力保护环境。卢拉还说,巴西地区发展水平悬殊,
生物技术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希望能利用生物燃料技术帮助相对贫穷的地区发展经济,实现能源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