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宋格庄
西宋格庄
西宋格庄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名宋格庄,后因地理位置分隔而更名为西宋格庄。该村位于山东省海阳市西北部,隶属于发城镇
自然地理
西宋格庄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发城镇西南部,东经120°57′,北纬36°56′。西邻莱阳市胡留村,北靠莱阳市儒林泊村,东接东宋格庄,南近榆山后村。
行政区划
全村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为36.7公顷。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花生和蔬菜等。
人口
截至2002年,西宋格庄共有80户人家,人口总数为259人,均为汉族,且都姓邹。
历史沿革
西宋格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1941年3月,随着八路军的进驻,该村获得了解放。1955年,村里成立了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83年,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0年,投资3万元建造了一座倒虹吸水槽,改善了约10公顷农田的灌溉条件。1991年,又投入2万元资金使全村实现了自来水供应。
经济
第一产业
西宋格庄的第一产业发展经历了显著的变化。1955年,粮食亩产量为95公斤,总产量达3.2万公斤。到了1978年,亩产量增至205公斤,总产量上升至7.2万公斤。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亩产量提升至220公斤。2002年,亩产量达到了559公斤,总产量达到11.7万公斤。此外,自1995年起,村支部鼓励村民大力发展芋头生产,2000年全村芋头种植面积达13.4公顷,总产量为25万公斤,总收入达37.5万元。同年,第一产业总收入为153万元,其中农业占112万元,畜牧业占41万元。
第二、第三产业
西宋格庄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较晚。1965年,村里建立了第一家面粉厂。改革开放后,村支部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相关产业,陆续创办了电气焊部、商店等多个企业。2002年,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为24人,总收入为20万元,其中工业贡献7万元,交通运输业贡献9万元,商业餐饮服务行业贡献2万元,其他服务业贡献2万元。
教育卫生
教育方面,1941年村里成立了小学。1989年,东、西宋格庄联合投资1.5万元新建校舍,容纳了105名学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村已培养出42名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医疗卫生方面,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医疗保健条件得到改善。
村庄建设
西宋格庄的居住环境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村民大多居住在草房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但从1990年开始,村庄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村民逐渐搬入瓦房,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已达18平方米。
党政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
西宋格庄的党组织成立于1943年3月,当时仅有3名党员。历任党支部书记包括邹和仁、谭炳云、谭伦德等人。1961年3月,宋格庄分为东西两部分,各自成立党支部,邹和广担任西宋格庄党支部书记。此后,邹化芝、邹和山、邹化治、邹化起、邹和志、邹化庆、邹清财等人都曾担任过党支部书记。2002年,村内党员数量为22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3年7月,宋格庄村政府成立,由谭乐德、谭德、邹和喜、谭英德、谭炳云等人担任行政主要负责人。1961年后,宋格庄分为东宋格庄和西宋格庄两个生产大队,邹和宾成为西宋格庄的大队长。随后,邹化云、邹和志、邹化起、邹化治、邹化卿、邹成吉、邹化庆、邹清财、邹化强、邹化良等人相继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2001年3月,邹清林再次被选为村委会主任。
目录
概述
自然地理
行政区划
人口
历史沿革
经济
第一产业
第二、第三产业
教育卫生
村庄建设
党政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