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墓
东吴名将陆逊的墓穴
陆逊墓,是孙吴名将陆逊的墓穴。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以东的地区。一说在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或吴中区(今苏州市
陆逊简介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 期东吴名将,官至丞相、荆州牧、右都护。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大都督,在宜昌市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又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武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陆逊统领孙吴军政十余年,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后卷入立嗣之争于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人物点评
吴国自开创江东以来,先有周瑜鲁肃吕蒙,后有陆姓父子,皆为世之名将。而周瑜之赤壁市、吕蒙之江陵、陆逊之夷陵区陆抗清西陵(参见西陵之战)及鲁肃之畴谋,也为世之奇策。而众人皆文武兼备,风流儒雅,而非一赳武夫,则更为难得。
周、鲁、陆皆为江东大户,孙氏政权立足江东,对江东大族由最初的屠戮到而后的任用,才使诸人得以成其功名,同时也使吴国得以长久不败。
历史评价
孙权: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三国志·吴书十三》
吕蒙: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三国志·吴书十三》
刘备: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三国志·吴书十三》
孙桓: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三国志·吴书十三》
诸葛瑾: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三国志·吴书十三》
误传
苏州齐门外的陆墓现在是改成陆慕了。其实改不改一个样,叫起来还是不清楚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陆墓,顾名思义是陆姓人家的墓;陆慕呢。陆姓人家向往的地方。如果从哲学意义来说,人无有不死,死无有不墓,则墓葬之地,岂不是人人向往入土为安的佳城。总之,改来改去,格局还是小,陆姓向慕也罢,陆姓做墓也罢,总脱不了陆这一个姓,可见陆墓真是与陆姓大有关系。
翻开地方志看看,据说地名得来的缘由是因为唐朝陆贽陆贽把墓做在这儿,地以人名。无论明清两代的《苏州府志》(洪武年间卢熊的《苏州府志》和正德年间王鏊的《姑苏志》),还是陆友仁的《吴中旧事》,都是这么一个说法,陆友仁还说宋代淳熙年间,有人在陆墓找到一块墓石,确认是陆贽之墓的所在。
不过1926年,李根源西山访古(指苏州市城西的山,不是东西山的西山),前后27天,走遍了苏州西部,著有《吴郡西山访古记》。他曾到陆墓山,访金沙庵禅院,见到明代崇祯元年越来溪人张世伟撰的《重修金沙庵碑记》,碑上记有南梁中书黄门陆云公葬于此山的始末。清代乾隆四十三年吴江区王曾撰的《重建金沙庵碑记》,王曾说,他为要考察陆墓的来历,曾问寺僧,既然陆黄门云公葬于此,那他的墓在哪里呢。寺僧说:就在观音座下。于是他才弄清由来其实与梁代陆云公有关,而非唐朝陆贽也。
就这样,把的历史提前了二百六十多年,李根源认为陆贽之前真正的陆墓其实是陆黄门陆云公之墓。但绝对没有提及是陆逊的墓。
参考资料
卧牛山陆逊墓.卧牛山陆逊墓.2024-09-24
目录
概述
陆逊简介
人物点评
历史评价
误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