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海燕
湖北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
严海燕,女,1961年12月生,武汉大学遗传专业学士、南京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硕士、美国阿肯色大学植物科学专业博士,曾在河南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教研室、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康乃尔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任湖北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已在国内外发表文章40篇。
人物信息
职 称:教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植物生物科学
研究方向: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科学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植物合成代谢(包括蛋白质合成代谢、碳水化合物合成代谢、次生物质合成代谢)调控、植物抗逆(寒、冻、旱)等机制的研究,目前正在从事花生种子发育时期发育与抗病相关基因表达、贮藏物质合成代谢调控的分子机理,豆科茎表皮分化基因表达调控和信号传递网络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结果在花生生物反应器和植物色素标记基因的基因工程领域的应用。目前在研的项目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发育中花生种子中DOF基因家族的研究,与山东花生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抗黄曲霉品种与易感品种发育中种皮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及抗性基因的鉴定和分析,校科研基金 扁豆茎表皮基因表达类型分析。近期著作有《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植物发育生物学》 等。
著作介绍
《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本书将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的关于植物发育领域分子机理的研究成果融入植物发育过程分子机理的描述中,并将组织类型特性分子决定机理的相似性和器官差异性也分散在各发育时期及部位介绍,使读者对整个植物发育周期各时期和部位发育机理一体性及特殊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本书包括两篇共10章内容,上篇包括前5章内容,主要介绍植物花的发育、维管植物的性别决定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植物的传粉和受精、植物胚胎发育、果实发育的机制,属于生殖发育部分;下篇包括后5章内容,主要介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激素对植物发育的影响、根的发育机制、植物茎顶端和叶的发育、逆境中植物的发育,属于营养发育部分。
工作简历
2006年四月---现在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从事工作:
研究方向:
1. 发育中花生种子的黄曲霉抗性机理的研究
几年来,通过对发育中花生种子中抗黄曲霉和易感品种基因芯片结果和网络数据库序列进行分析,及定量PCR分析,提出有两套不同的小泡运输系统分别在黄曲霉抗性和敏感品系中发挥作用。目前和下一步继续对一些与此相关的基因进行基因结构、功能、细胞学等方面的全方位研究。
2.发育中花生种子贮藏物质合成代谢调控和果实形态建成的研究
a. 通过对高脂肪低蛋白和高蛋白低脂肪品种发育中子叶的基因芯片分析,获得一批信息,并构建了一个高脂肪品种发育中种子的cDNA文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个领域的工作待开展起来。
b.对贮藏蛋白启动子中占有重要比例的dof 元件结合蛋白DOF转录因子、发育中花生种子中DOF基因进行了研究,克隆了26个品种中4种DOF基因,共104个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发现四粒和两粒花生种子中某几个DOF基因序列存在特殊差异。已经对其中一个基因运用蛋白杂交技术进行了表达分析。
3.对扁豆茎表皮表达和克隆的188个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了功能分类,与拟南芥相关数据库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植物茎表皮是重要的感受和传递植物信号的组织,对植物的防御和组织和器官发育都有重要作用。目前集中在对表皮机械信号传导机理方面进行研究。
教学:
承担本科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与基因工程实验、细胞生物学、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文献检索等课程和研究生的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高级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工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为3,4,10,7,8,6,2共40人。编写出版了《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已经独立完成编写《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50万字,已在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3月-2006.4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首席研究员, 植物分子生物学学科组长,博士生导师,武汉植物园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从事了如下工作:
1、花生子叶特异表达转基因载体的构建(已经构建一种花生子叶特异表达植物转基因载体)。.
2、克隆茎表皮特异表达基因及调控因子,利用植物色素合成调控因子及有关酶的基因,构建新的无害于环境的植物转基因报告或标记基因。
3、采用花生高蛋白、高脂肪和黄曲霉抗性和易感发育中种子和种皮,对大豆发育中种子大约37500个基因,大豆疫霉菌15800个基因和大豆胞囊线虫病7500个基因进行了杂交检测。获得了下面几方面的结果:
1)花生与大豆发育中种子基因表达同源性基因组水平的比较
2).花生发育中种子与种皮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组水平的比较
3).高蛋白与高脂肪子叶基因表达差异的基因组水平的比较。
4).抗黄曲霉与易感品种种皮基因表达差异的基因组水平的比较(同山东花生研究所合作,对方出资,为主要产权单位)。
教授“科技写作”一门课(武汉分院研究生院)
2001 年6月——2003年3月,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
1、教授植物生物学中植物生理部分(三章);生命科学导论两章内容;
2、进行盐藻转基因方面的研究。
3、负责组建植物科学专业,包括课程设置、人员安排。
4、建设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5、参加生物工程系的组建,包括课程设置、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设计、教材选择等。
2000年7月——2001年3月,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作物与土壤系低温生理实验室博士后。研究拟南芥的抗寒生理机制。发表论文一篇。
1999年6月——2000年7月(或12月),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 从事植物抗寒机理的研究。
1999年10月——2000年7月,合作成立海南新绿神有限公司,作为植物组织培养进行椰子快繁及其他技术总指导和董事。
1999年6月——2000年7月,海南华翠棕榈园有限公司技术总指导和董事。建立组织培养实验室,培训技术人员,并参加和指导多种棕榈科植物的组织培养工作。
1998年7月——2000年7月,北京大学未名公司研究人员。从事多种植物组织培养及转基因工作。
1997年7月——1999年6月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博士后,博士副导师,从事果实发育过程中同化物卸载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研究。参加研究生的“高级果树生理专题”教学(每年4学时—两次课,题目为‘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调控’)。
1989年6月——1992年6月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
1983年7月——1986年9月 河南大学(新乡)生物系遗传教研室,助教,从事遗传学实验教学。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信息
著作介绍
工作简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