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桃林村位于位于
山东省城阳区城阳街道东南隅,距街道驻地4公里。东邻夏庄街道张家庄村,西隔青威公路靠
南疃村,南有烟青一级公路,连夏庄街道寺后村,北接后桃林村。地形为东高西低。全村土地1713.62亩,其中山陵地468亩,可耕地1245.62亩。土壤为潮棕壤,适宜粮菜作物生长。
历史沿革
村东北小丘陵名曰“
烟台市”。据传,明洪武元年(1368年),即墨
浮山所墩堡为防倭寇在此设烟墩(烽火台),一有敌情,烟墩烟火便可示警,官民便可做好御敌准备。1954年,流亭飞机场在此打桩钻孔按航标时,还钻出当年木柴燃烧后残留的木炭。
据
邵氏兄弟祖谱载:明洪武年间,邵氏由
开封市迁此立村。因村建在一桃林之前,故名前桃林。邵氏建村后,宋氏于
永乐年间由
云南省迁来,后又有蓝氏、
张姓、王氏、纪氏、孙氏先后迁来。1949年,全村293户,1297口人。2002年,全村有719户,总人口2174人。主要姓氏为邵、纪、王、宋等。其中,
邵姓人口最多,有1630口人。明清时期,前桃林村属即墨县里仁乡北曲社。后属即墨县第五区温良乡、七区桃林乡、城阳人民公社和
城阳镇。现属
城阳区城阳街道办事处。
文化
前人佳话
在众姓迁徒中,
孙姓迁入前桃林还有一段史话流传:
道光,纪氏祖上有一男童在私塾求学,一次在回答塾师提问《
诗经》时释意有错,被塾师用戒尺打手两下,因严于家法怕回家再遭严惩,便离家出走,家长与塾师找来多人四处寻找无果。正在家人心急找不着人之际,有一外乡人把该男童送上了门,经询问才知送孩子上门之人为
平度市瓦庙口乡董地村孙氏。男童家长设专宴感谢孙氏百里送子回归之情,并恳请孙氏认其子为义子,孙氏愉快地予以认可,后两家走动不断。过些年后,孙氏居村遭自然灾害,便举家投亲迁至前桃林村。从此,该村又增加了一个姓氏,且纪孙两姓亲如一家、情同手足世代相传至今。
建国前,前桃林村民世代以种植粮菜为生。因生活所迫,部分村民办起了木工作坊,专门给棘洪滩、南万、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带盐民割制推子板、木锨头,以养家糊口,少数木工心灵手巧,大劈的准,木刨推刮有分寸,卯榫周正尺寸不差厘毫,做出的木轮手推车坚固、耐用、顺手,闻名于即墨南乡。
抗日战争爆发前,村里还发生过有关木工艺人的轶闻趣事。一年冬天,木匠邵师傅到崂山里挨村买树,当他走到丹山村大街时,见一手艺人头顶硬皮碗,手抛一铁球于高空中后能牢牢顶硬皮碗接住,即赞其曰:好技艺!真是熟能生巧。艺人误为邵师傅要砸自己饭碗,非让邵师傅表演自己的绝活不可。无奈,邵师傅只得让村民找来锛、杏核、绿豆粒和一块长木板。只见他脱掉靴子、袜子,赤脚踩着木板,右脚拇指按着一杏核,双手抡锛劈向杏核,只听“啪”的一声,杏核被劈成两半,围观人皆赞叹不已。又但见邵师傅左手拇、食指捏着一粒绿豆,右手抡小锛劈向绿豆,“咔嚓”一声绿豆也被劈成两半。艺人见邵师傅两次劈技表演,手脚毫发未损,赶忙收拾一下连声说“佩服,佩服!”就拔脚走了人。
代表人物
清末至建国前,该村涌现出银匠作坊30余家,从事金、银饰品制作业者近100人。每家作坊都建有炭火炉,备有
拔丝桩、拔丝板、平砧、光砧、平锤、光锤、火钳、平口钳、尖钳、小虎头钳、弯钳,设有饰品制作用的大案板,上面摆放着模具,什锦凿子、刀、刻刀、钳、锤和小型工艺剪、钻、毛刷、铜刷、钢刷,还备有喷灯、埚等。众多银匠对银、金、铜的
冶炼、锻打锤片、拔丝冲压、焊接切锉、雕刻鎏金、刨光镶嵌、剪刻造型等工艺技术熟练有加,更能把银、金、铜坯拔成似头发细的金属丝,打成几乎达透明程序的金属箔,并在上面鎏金或镀金,还能口含喷管供氧,用焊灯焊接细小的金属片,能用金、
银丝或金属片编制出龙凤和雕刻出人物与动物、花卉的形体。他们精工制作的订婚
手镯、戒指、
耳环,婚嫁用的龙
凤冠、簪花、云肩、披肩、连心锁、生男育女用的麒麟送子锁、长命百岁锁、手镯、脚镯、手耍、项圈、老人庆寿用的“八仙庆寿”、金银屏等无不匠心独具,很受人们喜爱,生意自然兴隆。据传
即墨灵山老母重塑金身时就缺一顶凤冠,该村一名银匠用了12斤金银为其制成,精细度和式样几近历代皇后所戴凤冠水平。
1943年,前桃林众多村民几乎惨遭日军血腥屠杀。是年腊月的一天,日军获悉该村藏有
抗日游击队,派大队日本兵包围了该村,把全村男女老少赶到村东大湾内,四面架起轻重机枪,湾边站满枪上刺刀的鬼子兵,日军指挥官挥着军刀高喊:“巴格牙噜,游击队的不交出来,统统死了死了的有!”日军翻译也帮腔叫嚣说:“快说出谁是
八路军游击队,不然皇军可要开枪了。”在这紧要关头,幸亏老村长在翻译面前许诺重金酬谢让其帮全村人渡过难关后,翻译在日军指挥官耳边嘀咕了几句,一场血案才免于发生。
经济
建国后,村民走上了农业集体化道路,依靠集体力量提高了粮食亩产量,开办了修配组等工副业项目,并在东岭建占地80亩的苹果园。1973年,村庄被定为
青岛市市蔬菜生产专业队,年种植蔬菜770亩,供市350万公斤,成为青岛市民“菜篮子”工程重要村和“城阳青”大白菜、“桃林青”
芸豆的主要生产基地。1978年,发展村办企业8个,年产值5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62.86万元,人均纯收入148元。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庄以改革促发展。1983年,土地经营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被打破,发展50余亩桃园和苗圃。1999年,建立占地50余亩的招商工业园,投资180万元进行水、电、路建设,当年引进内、外资企业3家。2002年,已引进外资企业47家,合同利用外资360万美元,引进
内资公司23家,注册资金360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达7524万元,人均纯收入4433元。
村庄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政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村庄建设等的发展。1992年,该村建立了图书室和阅览室、党团员活动室,成立了老年健身队和舞蹈队,活跃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1996年建立了文化教育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把500米主街道进行了硬化改造、铺设
沥青,并进行了相应绿化、美化,使村民的生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1997年着手高层居民楼建设,到2002年,已投资530万元建楼3幢,面积达9600平方米,已有100户村民入住。该村很重视学校教育,前桃林小学1991年就达市级规范化和部颁有关标准,成为
城阳镇、
崂山区先进单位,
青岛市和
山东省先进集体。
恢复高考以来,全村先后考取大中专的学生有120余名,清华、北大、南开、
同济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都出现过前桃林村学子的身影。自1998年以来,该村连年被评为
城阳区文明村庄。
现时,前桃林村外资与个体企业、商业、服务业发展势头旺盛,农村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城市化水平大提高的新村庄正昂首站立在
城阳街道的东南方。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