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电影院
1908年建于哈尔滨的电影院
亚细亚电影院(英语:Asia Cinema)坐落于南岗区果戈里大街414号(原奋斗路416号),建于1908年,原为风翔影剧院(“巨人”影剧院),1936年改名为“亚细亚电影院”。早期为集旅馆、餐厅和电影院为一体的娱乐场所,是中国最早的豪华电影院之一,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亚细亚电影院大楼现为哈尔滨市三类保护建筑。
历史
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上的亚细亚电影院始创于1908年,最初的名字是吉干特(巨人)电影院,有935个座位,是继和平电影院之后,哈尔滨市成立的第二家电影院。1936年改称为“亚细亚电影院”。1946年被苏联领事馆接收。1951年,苏联影片输出公司将亚细亚电影院移交给中国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哈尔滨 办事处。“文革”期间,影院曾一度改名为“东方红电影院”,改革开放后恢复了旧称亚细亚电影院。如果关于“亚细亚电影院的前身是乌克兰俱乐部”的说法成立,那么它的建成时间便可追溯到1907年,甚至要比“公认”的中国首家电影院——上海虹口电影院还要早一年,而这在哈尔滨市的早期电影院中还排不进前五名。1936年2月14日,后来被誉为“关东大侠”,与天津市霍元甲齐名的武术大师吉万山师傅,曾在这里迎接俄罗斯大力士杰力柴夫的挑战,并大获全胜,成为一代传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娱乐生活很少,当时的电影院火得不得了,什么电影都有人看。当时亚细亚电影院楼上楼下一共1050个座位,从早上开始,两场中间间隔十几分钟,一直演到第二天早上。当时连位置不好的如大柱子后面或是很偏地方座位的票都卖出去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VCD、DVD的普及,影院不再是人们观看电影的唯一渠道,哈尔滨市的 老影院也渐渐地开始冷清。不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些国外大片的引进,老影院又火了一把。1998年,《泰坦尼克号》首轮在亚细亚电影院放映一个月,当时的票价是50元,一天六七场,放映收入就达到十多万元。二轮上映时票价是30元,人依然很多。
2000年后,虽然亚细亚电影院改善了电影放映环境,并承担了包括“《金刚》哈尔滨首映礼”等一系列活动,但总体上处于经营不善的境地,2007年前后被该作为“刘老根大舞台”,以二人转演出为主。2010年,亚细亚电影院无奈地关门停业。
建筑
亚细亚电影院的建筑立面从上至下运用了欧式建筑惯用的三段式风格,女儿墙、顶楼窗户上方的建筑装饰以及正面的6根柱子等,均为古典主义建筑符号,同时由于受到二十世纪初叶欧洲时尚建筑风潮的影响,亚细亚电影院还在折衷主义风格中融入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元素。镶嵌在影院上端的“三角破风”和门厅内的装饰石膏花,是该建筑投入使用若干年后加上去的。6根立柱上段原为方形“柱头”,称作“陶力克”柱式,而现有柱头装饰花纹也是后人添加的,称作“科力斯”柱式。
现状
被清洗得亮的金子招牌,光可照人的玻璃、崭新的宣传海报,亚细亚电影院,这个承载了一代人美好记忆的老影院,在沉寂多年之后终于重新焕发了青春。
在亚细亚电影院记者看到,内部装修风格以欧式为主,门厅格局大气、宽阔,进入门厅后两侧有旋转楼梯可以上到二楼,由于内部施工仍未结束,电影院的具体结构记者未能“一睹芳容”。据介绍,亚细亚电影院将被改建成一个综合体,一楼二楼用于经营,三楼建有四到五个放映厅。
亚细亚电影院始建于上世纪初期。重新营业的电影院共分三层,一二层为影院配套娱乐、餐饮、休闲区;三层为影院,设6个放映厅,共容纳500人观影。6个影厅均可观看3D电影,影片与哈尔滨市其他各大影院同步上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
建筑
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