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为了协调、统一指挥中朝军队,有效地打击共同的敌人,1950年12月,经中朝两国政府领导人会商,组成了以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朝联两军合司令部。中朝联合司令部作为中朝军队的统帅部,它指挥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同“
联合国军”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战争,最终迫使“联合国军”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为夺取
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历史背景
1950年10月1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当日,美陆军第1军已占领
平壤,
美国军队和南朝鲜军以部分兵力对付
朝鲜人民军北撤部队和游击队,并集中4个军、10个师、1个旅和1个空降团,于东西两线,分兵多路向朝中边境推进。此时,朝鲜人民军司令部可调动的兵力已不足4个师,其余部队都被分割打散、各自为战。在此形势下,因没有联合指挥与协同作战的机制,志愿军无法取得朝鲜人民军的支援,只能依靠自身扭转战局。
协商过程
在志愿军入朝参战前,1950年10月上旬,周恩来曾赴
苏联与
约瑟夫·斯大林进行会谈,商议了中朝联合作战及建立联合指挥机构的问题,但斯大林未予明确答复。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随着敌后
朝鲜人民军与志愿军会师,其北方部队也基本整训完毕,两军联合作战问题更加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彭德怀建议
金日成和苏联驻
朝鲜大使斯蒂科夫常驻前方,并由金日成、斯蒂科夫和彭德怀组成一个三人作战指挥小组,负责军事事务并制定与作战有关的现行政策。
11月13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征求其对朝鲜境内作战的统一指挥问题的意见,并转述彭德怀的建议。16日,
约瑟夫·斯大林复电毛泽东,表示完全赞成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朝鲜境内的作战,并将同一
电报发给金日成和斯蒂科夫。
12月3日,金日成访问
北京市,双方商定成立联合司令部统一指挥两军作战及前线活动,但不对外公开。
12月8日,周恩来起草《中朝两方关于成立中朝联合指挥部的协议》,在征得
金日成同意后,该协议成为成立联合司令部的重要依据。
正式成立
1950年12月上旬,志愿军与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简称“中朝联合司令部”或“联司”)正式成立,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朝鲜方面由
金雄、
朴一禹分别任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1951年初,增补邓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中朝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1952年7月,朝鲜方面以
崔庸健接替金雄任副司令员,1953年2月又接替朴一禹在“联司”的工作。
根据决定“凡属作战范围及前线一切活动”,包括志愿军和
人民军在朝鲜境内的一切作战及与作战有关的
交通运输、粮筹措、人力物力动员等事宜,统由联合司令部指挥。
自1950年12月中旬起,志愿军和
朝鲜人民军开始在“联司”的统一指挥下实施联合作战。1951年1月,两军突破敌“
三八线”既设阵地,粉碎了敌整军再战的企图,将战线推进到“三七线”附近,赢得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的胜利。
在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两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最终毙伤俘敌7.8万人,为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创造有利条件。第五次战役历时50天,两军共毙伤俘敌8.2万人,迫使“
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在中朝联合司令部之下,中朝两军于1951年3月成立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刘震任司令员(后为聂凤智)、
常乾坤、王琏(朝方)任副司令员,统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和
朝鲜人民军航空与反航空军作战。8月,成立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贺晋年为司令员、张明远为政治委员,
刘居英、南学龙(朝方)、金黄一(朝方)、李寿轩、叶林任副司令员,崔田民、苏尚贤(朝方)任副政治委员,统一计划和指挥战时朝鲜铁路运输、修复与保护等事宜。9月,成立东、
西海岸新区防御联合指挥机构,分别指挥东、西海岸志愿军和人民军部队的防御部署、工事构筑和作战行动。东海岸防御联合司令部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司令部兼,
宋时轮为司令员,陶勇、李离法(朝方)为副司令员;西海岸联合指挥所(后改为指挥部),韩先楚为司令员,朴正德(朝方)任副司令员,后增梁兴初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为进行反登陆作战准备,1952年12月,加强和调整了东、西海岸防御联合指挥机构,西海岸联合指挥部由邓华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梁兴初、
方虎山(朝方)、吴信泉任副司令员,杜平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政柱任参谋长;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部接替第9兵团司令部兼东海岸联合指挥部,王近山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杜义德任政治委员,
金雄(朝方)任副司令员,
王蕴瑞任参谋长,刘有光任部政治部主任。
权力和职责
关于中朝两军联合指挥部的权力和职责,1950年12月8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朝两方关于成立中朝联合指挥部的协议》明确指出:“为更有效地打击共同敌人,中朝两方同意立即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
朝鲜境内一切作战及其有关事宜。”“
朝鲜人民军及一切游击队和
中国人民志愿军受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联合指挥部有权指挥一切与作战有关之
交通运输(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有线和无线的电话和
电报等)、粮秣筹措、人力物力动员等事宜。”“凡属朝鲜后方的动员支前、补充训练及地方行政的恢复等工作,联合指挥部得根据实际情况和战争需要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报告和建议。”“凡有关作战的新闻报道,统一由联合指挥部指定机关负责编审,然后交朝鲜新闻机关以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名义统一发布之。”
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给
朝鲜人民军和
中国人民志愿军下达的一切命令,分别经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下达。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对外不公开。
12月8日,中共中央复电彭德怀指出:联合司令部只能在实际上组织起来。它对外既不公开,对内下达亦只限于军部及
独立师师部,但有关作战各事须统一指挥。《中朝双方关于成立中朝联合指挥部的协议》进一步明确:“为保持机密起见,彭德怀、
金雄、
朴一禹3人署名的命令只限于发给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下达则只转述联合指挥部命令而不提及3人姓名。”
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下辖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和
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成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下辖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四十二军、第五十军、第六十六军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的第二十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共9个军,以及志愿军炮兵司令部所属的3个炮兵师、
工兵指挥所所属的4个工程兵团,还有1个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师和4个后勤分部,共30余万人。志愿军入朝参战兵力最多的时候为19个军,连同空军、炮兵、
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部队,共135万人。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下辖
第一军团、第二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第五军团等4个军团(每个军团相当于一个军),有3个军团参加第一线作战,1个军团担任
平壤防卫任务,此外还有游击部队。
为了更好地指挥中朝空军部队协同作战,1951年3月,经中朝双方协商,成立了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该司令部隶属于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归联司领导”。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周赤萍(兼),朝鲜航空局局长王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
常乾坤任副司令员,沈启贤任参谋长,李世安任政治部副主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下设作战、侦察、通信、机要、管理5个处和
明朝军事、航行、领航、气象4个科。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指挥中、朝空军与“
联合国军”空军作战。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中朝双方共同认为朝鲜铁路必须置于统一的军事管制之下。经过协商,决定在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领导之下,于
沈阳市设立中朝联合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统一计划和指挥战时朝鲜铁路运输、修复与保护等事宜”。“在联合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领导下,于
朝鲜境内设立铁路军事管理总局,统一负责执行朝鲜铁道军事管理、运输、修复与保护等事宜”,联合铁路道军事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及政治委员,由中国同志担任,朝中各派1人至3人任副司令员及副政治委员。军事管理总局局长由
中原地区同志担任,朝中各派一人任副总局长。中国铁道兵团及朝鲜铁道修复指挥机构所属部队统一归军事铁道运输司令部和铁路军事管理总局管辖。
1951年5月,中朝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朝鲜铁路战时军事管制的协议》。8月,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正式成立。12月,在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之下又成立了前方运输司令部。中朝联合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下辖铁路抢修部队有志愿军铁道兵团4个师和1个团,
朝鲜1个铁道工程旅。中朝联合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的成立,从根本上保障了中朝联合司令部对
交通运输的统一指挥,扭转了战争初期运输被动的局面。
为了加强朝鲜东、
西海岸新区的防御,防止
美国军队从侧后登陆,加强东、西海岸中朝军队的统一指挥,1951年9月,中朝两军联合指挥部分别在东、西海岸成立了东海岸联合指挥所和西海岸联合指挥所。东、西海岸联合指挥所的成立,加强了反登陆的防御力量,粉碎了美军从侧后登陆的企图,使中朝军队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主要战役
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成立后,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
朝鲜人民军开始在其统一指挥下,与“
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作战。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联合司令部指挥志愿军和
人民军共30多万人分左、右两个纵队,向西起临津江,沿汉滩川及“
三八线”一带的“联合国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即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经过七昼夜的连续追击,突破了敌人在“三八线”的防御,歼敌1.9万余人,将敌驱逐至“三七线”南北地区。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中朝军队按照预定计划转入休整。为了统一思想,总结经验,在
春季攻势作战中夺取更大的胜利,联合司令部在
成川郡君子里召开了中朝军队高级干部会议。
金日成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彭德怀作了报告。中朝两军部分高级将领在会上发了言。会议总结了前三次战役的经验,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下一步作战任务和作战方针。
会议还在进行中,“
联合国军”于1951年1月25日在大量空军的支援下,以步兵、坦克组成的多路纵队,对中朝军队阵地进行了大规模反攻。1月27日,中朝军队停止休整,立即转入防御作战。面对敌人的反攻,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彭德怀将中朝军队组成东、西、中3个作战集团,与“联合国军”进行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
在西线,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第三十八、第五十军和人民军第一军团(简称“韩集团”),抗击“联合国军”向汉城方向的进攻;在东线,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第六十六军(简称“邓集团”),向
原州区、横城方向实施反击;由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
人民军前线指挥官
金雄指挥人民军第二、第三、
第五军团掩护“邓集团”集结,并以第三、第五军团在“邓集团”
左派,向横城东南方向反击。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领导中朝军队在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歼敌7.8万人,胜利地完成了防御任务,赢得了时间,掩护了战略
预备队的集结,为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1年4月22日,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为粉碎“
联合国军”在
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计划,指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五次战役。中朝联合司令部在此次战役中集中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
朝鲜人民军15个军近百万大军分东、西两线向“联合国军”突然发起猛攻。中朝军队连续奋战50天,歼敌8.2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建立新防线的计划。经过这次战役的较量,迫使“联合国军”对中朝军队的力量重新作出估计。
1951年6月以后,在朝鲜战场上,交战双方沿着“
三八线”地区形成了相互对峙的局面,战争转入了相持阶段。在此阶段,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指挥中朝军队先后进行了
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役、反“
朝鲜战争”和反
细菌战、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等。由于中朝军队的英勇作战,以
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