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灌木或藤本,有些具卷须或白色乳汁。单叶互生,稀对生,通常全缘,稀分裂或有细齿,大多羽状脉,少有掌状脉;无托叶。花两性或有时退化成单性而雌雄异株,极稀杂性或杂性异株,辐射对称,通常具
短柄或无柄,排列成穗状、总状、圆锥或
聚伞花序,花序腋生、顶生或稀对叶生。
苞片小或无;
花萼小,通常4-5裂,裂片
覆瓦状排列,稀镊合状排列,有时合成杯状,常宿存但不增大;花瓣(3-) 4-5,极稀无花瓣,分离或合生,镊合状排列,稀覆瓦状排列,先端多半内折;
雄蕊与花瓣同数对生,花药2室,通常内向,花丝在花药下部常有毛,分离,花盘通常不发育,稀杯状或分裂,更稀在一侧成鳞片状;子房上位,3(-2)心皮合生,1室,很少3-5室,花柱通常不发育或2-3合成1个花柱,柱头2-3裂,或合生成头状至盾状,胚珠2(稀1)或每室2枚,倒生,悬垂,种脊背生,珠孔向上。
茶茱萸科的植物还包括多个特征,例如,
肖榄属的大乔木嫩枝、幼叶背面及花序被锈色星状鳞;
粗丝木属的花为腋生、顶生或对叶生的2-3歧
聚伞花序;
柴龙树属的花柱偏生,子房一侧肿大;
假海桐属的花序腋生;花瓣匙形,下部分开,外面被微柔毛,内面无毛;药隔突出;花盘与子房合生;果大而中果皮薄,核骨质;叶边缘
微波状软骨质等。
茶茱萸科植物广布于
热带地区,以
南半球较多。在中国,茶茱萸科植物有13属25种,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各省。
本科的位置,各学者意见不一,
约翰·哈钦松把本科放在
卫矛目内,与
冬青科(Aquifoliaceae)、
卫矛科(Celastraceae)相近,它和冬青科的区别在于
核果仅具1枚种子,无托叶;与卫矛科白饥又别在于核果、无假种皮。
恩格勒把本科放在
无患子目内,而本森、虎克则把本科各属置于铁青树科 (Olacaceae) 内,分别隶属于二个族,和铁青树科虽然外部形态和单层珠被等相近,但后者和山抽子科(Opiliaceae)有时有特立中央胎座,而本科则
雄蕊1轮,且与花瓣互生,
花萼明显具4-5裂片或裂齿,结果时不增大,而易于区别。
本科还经由
五月茶属Antidesma (成一单属科 Stilaginaceae)和
大戟科(Euphorbiaceae)相连系,有些属的果实、内果皮、叶脉等与该属非常相近。
茶茱萸科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有些种子或肉质果皮可食用,如
假海桐Pittoporopsis kerrii Craib,
定心藤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有些木材如
柴龙树Apodytes dimidiata E. Meyer宜作镟制品;
琼榄Gonocaryum lobbianum (Miers) Kurz.种子可榨油;少数种可供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