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有蹄动物是有蹄类的一种早期类群,主要由中、小型动物组成,这些动物大多以杂食或草食为主。它们的牙齿和脚的构造较为原始,繁盛于早第三纪早、中期。
钝脚目(Amblypoda),又称
全齿目(Pantodonta),是早第三纪的大型食草动物。中国广东南雄古新统中的阶齿兽(Bemalambda)是这一类动物中早期较小型的代表。随着进化,钝脚目的体型逐渐增大,至
始新世的
冠齿兽(Coryphodon)已成为粗腿而笨重的动物,拥有匕首状犬齿。
恐角目(Dinocerata)的特点在于头部具有三对骨质角。其中
尤因它兽(Uintatherium)是最著名的代表,其
颅骨上的角分别位于鼻部、头顶和顶部。恐角目的成员体型庞大,类似现代的
犀牛,但头骨扁平。尽管
古新世时期的恐角目个体较小,但它们同样具有骨骼粗壮、四肢短而笨重的特征。
焦兽目(Pyrotheria)和异蹄目(Xenungulata)都是限于南美早第三纪的大型食草
有蹄动物。焦兽类可能具有较长的鼻子,而异蹄目则只有一个属。
南方有蹄目(Notoungulata)在南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种类和数量均超过了其他有蹄类。北柱兽(Arctostylopus)等化石曾在北美和
亚洲被发现,一度被认为是
南方有蹄类在
北半球的代表。然而,1989年的一项研究提出,北柱兽目(Arctostylopidae)与南方有蹄目并无直接的亲缘关系。
滑距骨目(Litopterna)自古新世起就存在于南美,直至更新世才消失。这个目下的物种分为两支,一支部族形态似马,另一支部族形态似
羊驼,且鼻孔位置异常。
闪兽目(Astrapotheria)是从
始新世开始出现并持续到
中新世的大型食草哺乳动物。它们的上颌短小,鼻骨后缩,下颌发达,门齿和犬齿都有显著的发展。
除了上述六个目外,早第三纪的大型食草哺乳动物还包括
裂齿类(Tillodontia)和
土豚科(Tubulidentata)。这两个目可能与
踝节目有关联,但它们的足部没有蹄而是有爪子。这种变化可能是为了适应特定的生活环境。
中爪兽类最初归类于踝目,但由于其特殊的齿状
臼齿和狭长颌骨等特征,有人提议将其单独列为中兽目(
中爪兽目),并与
鲸目(Cetacea)共享共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