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花(1496年-1555年),也叫瓦氏夫人,壮族,归顺直隶州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巾帼英雄。
岑花自幼聪明好学,饱读诗书,习练武艺,精通兵法。明嘉靖六年(1527年),岑花的孙子岑芝承袭田州土官。因岑芝年纪尚幼,岑花主政代理
知州事,辅政期间,克己砺志,倾心治理州政,安定了社会秩序,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建义学,兴教育,在各方面均有所成就。岑花经常教育部属:一不许骚扰百姓,欺压人民;二不许奸淫掳掠;三不许马踏禾田;四不许违反军令。当她率部在泊胥关驻扎时,常到民间察访,听取民间意见,如发现部属有强取居民酒肉者,即予严厉处分。因此,岑花部队所到之处深得当地民众爱戴,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瓦氏夫人病逝于田州土司府署,享年59岁,被追封为“淑人”,葬于州城太婆地。
生平
岑花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朝的武将,她自幼聪明好学,饱读诗书,习练武艺,精通兵法。长大成人以后,按照
壮族土官时代盛行的“官家与官家婚”以及“婚姻不避同姓”的惯例,嫁给
本州岛岑猛为妻,改称为“瓦氏”。因丈夫和儿子在反抗封建压迫时被官军所杀,便由年仅30岁的瓦氏夫人代理主管本州政事。在职时善理州政,建义学、兴教育,召集流民,稳定秩序。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倭寇的骚扰。而朝廷腐败,官军无能,多次派兵征剿都一触即溃,致使倭寇越来越猖狂。
当时,年已59岁的瓦氏夫人不顾自己年迈体弱,自告奋勇,毅然请命出征,被授予“
女官参将总兵”,率军6800余人,浩浩荡荡奔赴东南沿海剿倭。
嘉靖三十四年4月24日,倭寇4000余人大举进犯
嘉兴市。瓦氏夫人一马当先,壮族兵冲锋陷阵,倭寇纷纷抱头鼠窜。此役一举歼敌3000余人,给倭寇以毁灭性打击,扭转了东南沿海的抗倭战局。
6月,在陆泾坝(
苏州市境内)战役中,瓦氏夫人率军又斩获倭首300余级,烧毁海盗船只30余艘,令倭寇闻风丧胆。
在短短的数月间,瓦氏夫人和倭寇一连打了三仗,每一回都把倭寇打得大败而逃。
朝廷因瓦氏夫人抗倭“三战三胜”,封她为“二品夫人”。但正当抗倭取得节节胜利时,领导抗倭的
总督大臣
张经被奸相
严嵩陷害入狱。抗倭军队失去了得力的统帅,瓦氏夫人愤而生疾,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向朝廷告假还乡,不久病逝于田州土司府署,享年59岁。
相关文物
著名兵书《
江南经略》收录了岑花所创的“瓦氏兵法”。
戚继光、
俞大猷等名将仿效“演其技艺,习其劲捷”,戚继光的“鸳鸯阵法”便脱胎于瓦氏阵法。岑花善于博采众长,革新、充实壮拳技艺,精熟刀剑枪、
铁蒺藜骨朵、盾、弓弩、
脱手镖等器械,尤其擅长双刀。其出神入化的刀法,被明末名士、著名武艺家
吴殳写成“双刀歌”。至今,
壮族人民仍习双刀健身。在2019年举办的第八届
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中,来自田阳瓦氏文化研究会的参赛选手,以瓦氏刀功,获得双器械组
一等奖。
评价
瓦氏夫人率兵抗倭,驰骋千里,历时半载,时虽不长,但战功卓著,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出身的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
纪念场馆
瓦氏夫人墓
瓦氏夫人墓,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位于田阳县
田州镇隆平村那豆屯东北。该墓为
六边形土堆墓,砖砌边墙,正面为墓碑,上面刻有楷书“前明嘉靖特封淑人岑门十六世祖妣瓦氏太君之墓”。立碑人为田州岑氏二十六世裔孙、世袭田州
知州四品官岑煜,立碑时间为清嘉庆十年(1805)。
瓦氏夫人庙
据《巴马瑶族自治县志》记载,瓦氏夫人庙位于解放街,明末清初始建,是群众为纪念抗倭寇有功和治州抚民有才的瓦氏夫人而建造。文化大革命中被毁,90年代初复建。庙内有瓦氏夫人
塑像,庙房占地约60平方米。
瓦氏夫人文化公园
瓦氏夫人文化公园位于
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隆平村那豆屯,占地面积11.344亩,为纪念著名的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而建设。公园内有
瓦氏夫人墓、瓦氏夫人展览馆、雕像、牌坊、记功亭、瓦氏夫人文化广场、回廊等。1994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瓦氏夫人文化公园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岑花绚丽.中国政府采购新闻网.2024-09-01
瓦氏夫人墓.广西田阳区政协网.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