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腥
北方沿海出产的经济鱼类之一
大头腥,学名太平洋真鳕(Gadus macrocephalus),与大西洋真鳕属同一物种,产地不同而已。属于鳕鱼科,是一种冷水性底层鱼类,主要以底栖小鱼虾为食。大头腥是北方沿海出产的主要海洋经济鱼类之一,体形稍侧扁,尾部向后逐渐狭小,尾柄细长,头部较大。吻长。眼中大。口大。上颌突,下颌略短,下颌前下方有颐须1根。
形态特征
两颌与犁骨均具齿群,齿圆锥形,外行齿较大。鳃孔宽大,鳃盖膜与颊部相连。鳃盖条6,鳃耙3+(17~19)枚。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前部高位,渐向下弯,呈侧中位。吻和头腹面无鳞。纵线鳞150(有孔鳞),上鳞21,下鳞40~41枚。背鳍3个,鳍条分别为12~13、15~18、18~19。臀鳍2个鳍条分别为19~21、19~20。分别与第2、第3背鳍相对。胸鳍短。腹鳍喉位。尾鳍后缘略凹。体腔大,腹膜黑色。肠粗短,弯曲2次,约为体长的1/2。幽门盲囊细小而多。肝大,3叶。鳔囊状,无鳔管。体背灰褐色,具很多不规则棕色和黄色斑纹,各鳍灰色,腹面灰白色。为冷水性底栖鱼类,以无脊椎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夏、秋季栖息于黄海冷水区,冬季洄游于水深50~80m的沿海泥底区越冬。于黄海生殖期1~2月,怀卵量34万~83万粒,沉性卵,卵径0.98~1.05mm。
地方名称
大头腥在不同地区有多种别称,包括大头青、大口鱼、大头鱼、水口、鮠鱼、石肠鱼等。
产地与产季
大头腥分布于北太平洋中原地区主要产于黄海、渤海东海北部。主要渔场在黄海北部、山东高角东南偏东和海洋岛南部及东南海区。渔期有冬、夏两汛,冬汛是12月至翌年2月份;夏汛为4~7月份。产量以冬季最大。
经济价值
鳕鱼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6.5克、脂肪0.4克。其肉质白细鲜嫩,清口不腻,被世界上不少国家视为主要食用鱼类之一。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各种水产食品。鳕鱼肝大且含油量高,富含维生素a和D,是提取鱼肝油的优质原料。
食用方法
沿海地区,尤其是山东省沿海,人们惯以清蒸、油泼、家常烧等方式烹大头腥。其肉质呈蒜瓣状、雪白,口感鲜美、无异味、微甜。
食用误区
存在一个误区是许多人将大头腥误认为是朝鲜族食用的黄线狭鳕,实际上明太鱼是狭鳕,与大头腥不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地方名称
产地与产季
经济价值
食用方法
食用误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