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植桑,男,字紫山,号石公,1925年出生于
南溪区(今南溪区)。当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秦学专家。曾任
宜宾博物馆任副研究员,中国秦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社团研究会理事,现任中国秦文研究所副所长,
四川省钱币学会理事,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宜宾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周植桑先生于2014年8月9日上午十时因病于宜宾逝世,享年89岁。
人物简介
周植桑篆刻、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省、地展出20余次,发表篆刻、书法的文章及作品40余件(次)。
主要成就
周植桑师承肖有于,
姚石倩。肖有于为
齐白石的得意门生,死时年仅42岁,因其选材极严,终其生仅2人得其传授,周植桑乃其重点培养之对象,治印得齐派嫡传。周植桑天资聪颖,博学多思,对技艺精益求精;对学问广收博采,尽力之所及,收集各种石碑、诏版、古币、砖瓦、封泥,仔细研究,大胆创新。所治印章,刀法精湛,气势雄健,布白均匀而不板滞;大气磅礴而流畅自然。且众体兼备,涉笔成趣,古今融汇,风格超卓。
周植桑是收藏家。所收藏的古今印谱、印章、印泥、名家书画十分丰富,计有古今印谱200余部,其中有
赵之谦、
吴熙载、
邓石如、
吴昌硕、
齐白石等线装印谱50余部;印泥100余盒;印章300余方。其中有
田黄、鸡血、
艾叶绿、白寿山等珍品;书画作品有齐百石、郭沫若、张大千、
沈尹默、
谢无量、
徐悲鸿、
于右任等人墨卷。周植桑曾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有关钱币文章多篇,并为《民国时期书法集》《
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提供可贵资料。
周植桑简历分别载入《中国印学年鉴》、《中国收藏界名人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
人物故事
他苦学篆刻七十年不辍,治印得齐派嫡传,成为
泰山刻石的修缮者;他隐居山林近三十载,苦修印学,八十二岁高龄始学国画;他为重孙取名又玺、再玺,寄望“齐派”治印艺术代代相传。他就是隐居于
真武山的当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秦学专家——周植桑。
苦修近七十年求得齐派刀法真传
周植桑自17岁始正式学习篆刻,到现在为止已经70年。要找到周老并非易事,据家人说,他归隐
真武山道观后就很少见生人了。
在宜宾真武山道观的香烟缭绕中,我们穿过南天门,一位银发齐肩、精神铄的老人神态安详地坐在一间小平房前,正是周植桑先生。
1924年,周植桑出生于宜宾南溪,祖父是
清代秀才,父亲是私塾先生,书香世家的熏陶,让他对书画鉴定、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小时候就喜欢在压平的黄泥巴上刻字,然后拿去砖瓦厂烧,可以说是周植桑篆刻生涯的萌芽。
1940年,因家道败落,16岁的周植桑开始离家讨生活,生活的窘迫没有打消他学习篆刻的信念。
1942年,他拜同乡
齐白石的弟子肖友于为师,跟随肖学习篆刻;解放初期,又认识了齐白石的另一位弟子
姚石倩,真正系统的篆刻学习由此开始。
“齐派”篆刻的特点是布局精巧、刀法果敢、一气呵成,用周老的话来说,“一刀即一笔”,这一刀刻下去就不会再修改,所以“齐派”刀法非常精准、大气,有一种大刀阔斧的霸气。
毕生收藏托付艺术馆
收藏艺术品也是周老的一大爱好,许多收藏家都称他的房间是个“宝库”。这些宝贝有些是名家朋友赠送的,也有些是周老自己淘来的。珍藏的精品名家金石书画当中,古籍善本印谱就达千件。在周老家随处可见到朋友赠的题字、印章、印谱。这些因治印而意外的收获,成了周老府邸的一大景观。
在多年前,他果断决定将自己毕生精力求得的这些宝贝托付给中国虎标行艺术馆,希望让这些堪称文物的艺术品得到更好的保护、让更多的人能领略其风采。
目前,周老正在准备结集出版一本名为《爱莲集》的作品集,里面收录了他近两百件有代表性的篆刻作品,还收录了朋友赠送的百幅荷花作品,所以名为“爱莲”。
修缮泰山刻石 回乡隐居精进技艺
七十年的篆刻生涯,周植桑刻章无数,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对《泰山刻石》的修缮。
泰山刻石是
秦始皇为自己歌功颂德的七块石碑之一,前半部分立于公元前219年,是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分为
胡亥于公元前209年所刻,共78字。这222字是现存最古老的石刻文字,艺术价值极高。但因年代久远,字迹早已难以辨认,1979年,周植桑先生受文化部委托,参与修缮泰山刻石。
据周老回忆,
泰山刻石的两部分都是
李斯所书,但由于腐蚀严重,全文222字,仅有10余字可以辨认,其他内容需要查阅史籍,修复难度极大。周老与
周而复、
李文放、
启功等几位秦学、篆刻专家几经周折,历时近一年时间,才将泰山刻石修缮完成。
完成这次任务后,周植桑本该留在
北京市,但是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返乡。用他的话说是,这次修缮之后,才知自己的技艺还要精进。所以,他回乡一边潜心研究篆刻艺术,一边谋划起隐居修艺的生活。
虽然,只要家人能一日三餐度日,就决不为人治印换钞所累。但周老是一个见到好石头就心软的治印艺术家,寒士诗友求印,则于豪饮时奏刀以赠。在他隐居期间,也创作了不少传世佳作,其中得意之作如毛泽东的《
沁园春·雪》巨印28方和《清平乐·六盘山》巨印16方套印,一面世即广受赞誉。如今,这两幅震撼力作已被中国虎标行艺术馆馆长刘袁伟汉倾力收藏。
追求艺术无止境82岁高龄始学国画
从
北京市到宜宾、再到宜宾的
真武山,周植桑从喧嚣闹市隐入寂静山林,潜心治印,过着最简朴、最踏实、最闲适又最有诗意的生活。
他每天早上都会去古木参天的山林中溜弯,活动好了筋骨,兴致一来就会摸出石头耍上几刀,时有佳作一气呵成。偶尔也会在天气好、心情也好的周末,一个人下山去街头茶铺,独自要碗盖碗茶,慢品细看人生百态,然后再去古玩市场碰碰运气,淘点相得中的东西……
周老隐居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连弟子都找不到尊师的足迹。就在笔者拜访前几日,周老的弟子、旅美博士王明远先生,几经周折才打听到周老的住所,专程前来拜访。
除了篆刻之外,周老对于中国传统
书画艺术的追求,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停止。他有一方印“八十二”,专为自己而治。有人猜测,这是老先生暗喻自己的艺术生涯,是年方二八的姑娘,正是刚开始看好的时候;还有人认为,是老先生期望自己的身体要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和活力,有一副好身板才会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
其实,这方印是周老在82岁那年,为自己开始学国画而刻。人说“年过三十不学艺”,而周植桑是82岁才开始学
国画的,这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但是他还真做到追求艺术无止境,如今他的国画也是妙品频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