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蹄蝠
蹄蝠科蹄蝠属动物
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又称灰蹄蝠,是一种体形较小的蹄蝠。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地区,例如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以食甲虫飞蛾类等细昆虫为主,捉到猎物后会带返巢内吃。小蹄蝠在中国境内地区的分布非常的稀少,基于其较低的繁殖力与稀疏的分布状况。
外形特征
小蹄蝠的鼻叶形态上与黑色蹄蝠最为相似,小蹄蝠体长 32.4—36.0 mm,前体重 3.7—4.5 g (both n=21)。马蹄叶相对较简单,叶(anteriornoseleaf ) 前端无缺刻,无附小叶(supplementary leaflets ) 中叶(intermediate,noseleaf)几乎均等横向排列 4 个圆形突起腺体,每一腺体上生长有一根较长的刚毛,后叶(posteriornoseleaf)被 3 个纵隔几近均等地分为 4 个室;后叶比前叶略宽,中叶比前叶稍窄。鼻尖隔膜不形成碟状结构(disk-like structure),而是略微膨胀形成肾形肉垂。体毛较长而柔软;背毛灰褐而微白,毛尖。
分布范围
小蹄蝠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岛、婆罗洲,以及邻近的一些小型岛屿,如康厄安群岛。中国广西宁明县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古龙洞也有发现其踪迹。
生活环境
小蹄蝠通常栖息于阴暗、湿度中等的山洞、岩洞、山崖缝隙内,极少栖息于废弃建筑物天花板上。
生活习性
小蹄蝠傍晚或夜里飞行寻找食物。白天,小蹄蝠寻找黑暗、隐蔽的地方头朝下睡觉,翅膀在身体附近或紧贴身体折叠起来。小蹄蝠不同一些特殊蝙蝠群体,属于双性同居模式,同一环境下,雌雄比例接近1:1,寒冷时节,小蹄蝠会冬眠或迁徙。
生长繁殖
整个小蹄蝠群的性周期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动发生于数周之内。妊娠期约到3-4月。正因为其较长的妊娠期,所以繁殖力不高,属于濒危物种。小蹄蝠通常每窝产1-4仔。幼仔初生时无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视不能听。幼仔由亲体照顾1-2个月。
种群现状
小蹄蝠在中国境内地区的分布非常的稀少,基于其较低的繁殖力与稀疏的分布状况,被列为濒危物种。
2006年9月7日在广西宁明县明江镇峙东村防空洞捕捉到21只蝙蝠(其中做成2号泡制标本),体型小,前臂长32.4—36.0mm,体重3.7—4.5g。马蹄叶相对较简单,前叶前端无缺刻,无附小叶,中叶几乎均等横向排列4个圆形突起腺体,后叶被3个纵隔几近均等地分为4个室;鼻尖隔膜略微膨胀形成肾形肉垂。耳相对较大,往前折略微超出吻端。经鉴定为中国新记录——小蹄蝠(蹄蝠属 cineraceus)。标本保存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保护级别
小蹄蝠列为低危(LR/lc)等级(2007)。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