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盛孝
中将是被国军空军击毙的最高军衔的日本空军军官,也是日本空军的一名元老级飞行员。1937年11月,中薗盛孝就到中国担任
华北方面军临时航空兵团第3飞行师团第1飞行团第60战队
大佐队长。随后,他带队轰炸了
南京市、
台儿庄区、
武汉市等地,犯下了累累罪行。1939年,这个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被提升为第3飞行
师团第1飞行团
少将团长。1943年8月30日,已被升为中将
师团长的中薗盛孝率领第3飞行师团从汉口起飞支援东南亚战场。由于担心受到中美空军拦截,他故意绕道台湾飞往
广州市。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故弄玄虚恰恰要了自己的命。
中薗(yuán)盛孝(1890.11.22-1943.9.9)
鹿儿岛县人役场书记中薗(yuán)平左卫门第三子。1912年5月28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炮兵科,同年12月24日授予炮兵
少尉军衔,任野炮兵第6联队队长。1915年12月毕业于陆军炮工学校高等科。
中薗盛孝历任大阪炮兵工厂厂员,陆士生徒队附。1922年11月29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34期。历任野炮兵第6联队中队长,参谋本部附勤务,参谋本部部员,第15
师团参谋,第3师团参谋,陆军野战炮兵学校教官,陆大专修学生,野炮兵第6联队附,混成第8
旅团参谋,第4师团参谋长,第16师团留守参谋,陆大教官。1935年12月2日晋升炮兵
大佐。
1937年8月转入
航空兵。浜松陆军飞行学校教官,飞行第6大队长,飞行第7联队长,飞行第60战队长(重型轰炸机,中支那派遣军、航空兵团、第4飞行团),浜松陆军飞行学校附。
1939年3月9日晋升陆军
少将。第1飞行团长(第3飞行集团),水户陆军飞行学校长。
中薗盛孝本人是炮兵出身,拥有陆军炮工学校高等科和
陆军大学校两个日本陆军的最高学历。他1937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才转入
航空兵,一直带领陆航部队在中国战场作战,直到在广东所乘座机被击落毙命。《毙命全纪录》中称中薗是陆军士官学校“航空兵科毕业”、“毕业后授予航空兵下士官军衔”等等都是没有根据的。很明显是根据他阵亡时的兵科往上推出来的结果。这种错误在
小笠原数夫等人的记述上也出现过。《毙命全纪录》的作者甚至编造出了小笠原数夫在报考陆士“航空兵科”时和考官说的对话实际上际小笠原数夫考入陆士时,飞机还未发明。他是步兵出身,到
中校后才进入
航空兵。另外
日本陆士也没有“
宪兵”这个兵种,日本的宪兵军官都是其他兵种的军官通过东京陆军宪兵学校培训后转科出来的。而《毙命全纪录》提到的某某人是陆军士官学校“宪兵科毕业”、“毕业后授予宪兵下士官军衔”同样是没有根据的。这种由于没有认真研究日本军制而犯的错误还有很多。
这里把中薗盛孝的简历写得比较详细,主要是想讲讲日本的
陆军航空兵。《毙命全纪录》中提到的在中国战场毙命的日本陆军航空兵将官有
小笠原数夫、
大西洋、森玉德光和中薗盛孝四人。但目前能确认是战死的只有中薗盛孝一人。
战前
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只有陆军航空兵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日本陆军其实是很早就开始了空中作战研究的,早在
日俄战争时就有陆军的“临时气球队”乘坐热气球在旅顺口上空执行侦察任务。1910年也就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7年后,工兵
大尉德川好敏(陆士15期。最后当到
中将、战败时任航空士官学校长)和步兵大尉日野熊藏(陆士10期。最后军衔为
中校)从
欧洲学习飞行归来并驾驶飞机试飞成功。这是日本陆军第一次驾机飞行成功。1912年日本陆军开始召集飞行军官,以工兵和炮兵为主。因为
航空兵是机械化兵种,所以军官以工兵和炮兵转科的较多。但是日本陆军却一直没有在陆军
士官学校内开设航空兵科。陆士自建校时起就是步炮工骑四大兵科加上少量的重兵,直到1937年才开设了陆军航空士官学校。还言明毕业期别和学历算陆士的,要不然就根本招不到人。而陆军的最高学府
陆军大学校的学员当中航空兵的也极少,直到战败前的最后几年才多了起来。日本陆军的这种轻视航空兵的现象,可以从陆军的战略眼光找原因。在中国大陆作战时由于当时中日两国的军事力量差距使得日本陆军不了解制空权的重要性,认为陆军的飞机只是用来侦察和轰炸平民目标就够了。到后来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陆军最有名的航空战斗队“加藤战斗队”在加藤健夫
中校的带领下为
山下奉文的部队护航。最后加藤中佐在追击
英国布伦海姆轰炸机时由于火力不足被击中掉进了
孟加拉湾。死后被大肆吹嘘成了日本陆军
航空兵的“军神”,特晋两级成了
少将。但从此以后日本陆军航空兵便一蹶不振。由于缺乏海上作战能力加上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配合不力(陆军的九一式隼战斗机甚至无法同海军的
零式战斗机互换零件,陆、海航的飞行员也不会飞对方的飞机)。日本陆军航空兵在战争的最后几年除了继续轰炸中国大陆企图迫使中国投降外,就是脑袋上绑个
太阳白布条“神风特攻”去送死了。